全文共字13图预计阅读5分钟
1“挪营房,找老唐!”自去年体制编制改革以来,单位接二连三调整了不少单位,这句顺口溜也悄然传开。
单位搬迁,营房改造,新区规划,都少不了通信线路调整。近几年部队营区信息化建设步子大,通信电缆、光缆分布盘根错节,线路规划图却只有主线路,不同批次的线路图还是分开的,平时没多大感觉,到单位搬迁、线路故障时,一团团红蓝黑黄白五色交错似彩虹桥的线头就让人傻了眼。
2老唐,指的是通信连技师唐革辉,为什么挪营房要找他?原因就藏着那堆让人头大的线头里:从事通信专业8年,唐革辉参与布线余米,安装维护超过台电话,穿田过野的巡线里程达上万里,足迹遍布每个角落。用手抄笔记的土办法,他把单位辖区内通信线路布局刻在了脑子里。规划一口清,故障一摸准,不找老唐,找谁?
年年底,一纸命令把已是下士第一年的唐革辉从警卫连调到了通信连,专业不通,文凭不高,兵龄不短,基础为零,怎么办?一个“学”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千难万难。可再难,也没难倒唐革辉这个“傻愣”的湖南汉子。
通信专业有线兵人人都要练爬杆,唐革辉个头小,一身干练的腱子肉,他本以为自己练这个科目会很简单,却在第一次攀登固定实操时摔了个四脚朝天。“小子着什么急!一步一步稳着来我没教你吗!”班长扶他起来时厉声责备道。“去旁边调整一下。”唐革辉却直勾勾地盯着班长,小脸憋得通红,班长被他盯得都有些不好意思。“班长,我再试试。”说完转身背线上了杆。后来的训练,唐革辉不是每次都摔,却也摔得不少,但从未见他“中场休息”。班长劝不住,只能陪着练,也不休息。凭着这股“傻”劲儿,半年后,唐革辉成了连队攀登固定第一人。
“当有线兵,除了心细脑子活,还要能吃苦。”班长蔡军的话,唐革辉奉若经典。跟着班长布线、巡线、排障,唐革辉每次都很积极,时间长了,唐革辉也看出了门道:把断线接起来很简单,难在找准断点。很多次,班长带着唐革辉顺着故障机往回捋,穿墙过户,有时还要“掘地三尺”,非常耗费时间。“如果能记住布线图,排查起来不就简单得多?”“说起来容易,除了主路,分接线头数都数不清,这么多年反复添加的电缆光缆叠在一起,想背下来,不可能!”
3到通信连的第二年,每次再出任务,唐革辉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你干啥呢?”“我把这段线路画下来。”班长噗嗤笑出了声,但熟悉唐革辉的楞脾气,便由他去了。唐革辉画不出什么好看的作品,他的图不好看,但好用。在他的小本子里,每一幅图旁边都备注有故障信息,还对应主线编上了号。他的图篇幅通常大不过一栋小楼,大一点的楼就要分好几次画,由于架设批次不同,一栋楼里的通信线路可能来自好几条主线,整个单位营房、站点、塔台数百,“你这要画到猴年马月去!”
不到猴年马月,唐革辉就把自己“画”成了排障大师。年冬的一个清晨,中雨,唐革辉在机场巡线时经过机坪,一小簇露出草皮的铜线映入眼帘。“坏了,电缆断了!”脑子里一过,唐革辉立马判定,这是南塔的一根电缆,今天还有飞行任务。南塔不通,进出场的飞机等于瞎了一只眼!为了保证通信不中断,向连队报告情况后,他当即将电缆分拨,进行简单搭接,而后脱下雨衣,两手一撑,用上半身为裸露电缆遮断雨水,等待支援。等战友赶到,唐革辉腰身以下已经湿透。南方的冬雨,冻得钻心,战友“接防”后,唐革辉心下一松,腰上巨大的痛感触电一般走遍全身,他一屁股坐到地上,把战友吓一跳。“老毛病,不妨事。”八点整,第一架飞机从他身旁呼啸而过,唐革辉才算彻底放下心来。
4年4月,机场正在执行伞降保障任务,唐革辉接到电话,一条调度室专线出现故障需要紧急抢修。调度室线路多,是重要的空中通信指挥网,断线持久一分钟,空中就多一分军民航线冲突的风险。赶到机房的唐革辉临场不乱,试线,分拨,排障……五分钟后,“滴”声响起,线路通了。
在去年单位大幅度的改革调整中,信息保障科牵头负责整个单位的机线改造。科长贺旭家说:“老唐现在是单位里的宝贝,有他在,机线改造就有底!”
今年的冬天来得猛,一场西风能把温度吹低十多度。太阳刚刚升起,唐革辉像往常一样整理好工具包,哼着《通信兵之歌》就上路了。“银线架四方,电波振长空,铁脚走万里,一颗红心为革命……”
我负责精彩好看,您只需分享点赞!
作者:郭校李卓骏胡景乾
第期值班编辑:孟庆贵
责任编辑:张祥锋刘臻王川
投稿邮箱:yxtbzs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