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6岁小儿多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儿厌食多与消化道疾病、药物影响、微量元素缺乏、喂养不当等有关。
二、小儿厌食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1.喂养不当,暴饮暴食等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影响宝宝的食欲,因为宝宝还小,胃肠功能发育不健全,超出宝宝胃部消化的能力范围,对胃部造成一定的负担,合理的饮食,有利于预防消化不良等肠胃失调,对宝宝的偏食,厌食的不良习惯,也有改善。
2.长时间的督促宝宝吃饭,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一种反感,或者是当成了一种任务,所以就会加重宝宝的偏食,厌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对饮食失去了兴趣,所以这种情况,需要宝妈妈及时做出改变,培养孩子自主吃饭的意识。
3.零食习惯养成时,直接影响宝宝食欲下降的,出现挑食,厌食偏食的症状,因为一些零食,尤其是膨化食品有化学添加剂等,所以,不但影响宝宝的食欲,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由于零食占据了大部分胃容量,宝宝就会减少或者是不吃饭。
4.由于宝宝在添加辅食时,没有多样化的添加,只是单独的添加一些,汤类,鸡蛋,面条等,造成缺乏膳食纤维,从而会造成肠道蠕动能力降低,有可能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所以,直接会造成食欲下降的。
5.宝宝缺乏微量元素,也会造成宝宝食欲下降,出现挑食,厌食,偏食等情况的。宝宝出现缺钙,缺锌的情况,从而也会造成缺乏消化酶或消化酶不活跃,影响消化系统功能,造成一些食物长时间在肠胃里聚积发酵等,宝宝也会出现口臭等情况。
6.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尤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厌食。其中胃肠动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厌食目前受到重视。
7.药物影响,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导致厌食。几乎所有抗生素长期应用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造成腹胀、恶心与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8.食物过敏,有部分儿童对某些食物过敏,表现为进食后胃肠不适、烦躁胸闷、甚至有的儿童见到相似食物颜色、形状、味道相近的非过敏性食物也会拒食
9.气候影响,如夏天炎热的气候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10.运动量不足,运动不足时,小儿机体消耗减少,代谢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11.睡眠不足,小儿睡眠不足除影响生长发育外,还影响机体免疫力和体力的恢复,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12.神经性厌食,仅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发病因素与临床表现如下:
(1)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2)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有时饭后出现呕吐。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影响儿童情绪导致厌食。
(3)错误教育的影响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致反感而厌食。
(4)顽固性神经性厌食个别女孩神经性厌食可十分严重,患儿极度消瘦,无力,与严重营养不良有类似之处。如体温偏低,怕冷,心率减慢,血压偏低,肢端发绀,年长女孩有闭经,贫血,并有维生素、蛋白质缺乏的特征。
三、怎样改善宝宝厌食、挑食、偏食、不爱吃饭呢?
1.合理喂养。吃饭时避免看电视,严格控制零食。菜色尽量多样化。尽量让菜色有不同的变化,在吃完饭后量身高、体重,让孩子产生吃饭的成就感。
2.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吃饭应以“吃饱而不过饱”为原则,定时进食,每天三餐饭,中间加两次点心和水果较为适宜;少吃油炸等燥热食物、肥厚食物和生冷食物,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影响食欲;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倘若一时过饱,可吃点助消化药,也可以一、二顿少吃或不吃,等孩子饿了,胃肠畅通之后,再恢复正常用膳。“饥饿疗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睡眠充足,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
3.补充微量元素。常吃含钙,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类的食物,也有利于改善宝宝偏食厌食的情况,平时,多给宝宝吃一些瘦肉,蔬菜,牡蛎,水果等,因为这里面含有丰富的多种辅助酶,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吸收。
4.食疗。小米粥易消化促进食欲,如果宝宝出现偏食,厌食,挑食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做一些调理肠胃的食物,如加入山楂,鸡内金,山药等,有利于调节宝宝胃肠功能的,从而改善宝宝的食欲。
5.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可使胃肠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加,增强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
6.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躯体疾病或胃肠道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去除病因。而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不得私自乱服药物。
7.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药物。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8.推荐药食同源。快童——茯苓鸡内金。
茯苓鸡内金(炒)莲子芡实薏苡仁(炒)橘皮乌梅藕粉
健脾益气渗湿和胃
常用于婴幼儿脾胃虚弱积食上火消化不良挑食厌食疳积夜啼等的预防调理。
综合上述,宝宝出现食欲下降,挑食、偏食、厌食等情况要要找到病因,及时的对症调理。
四、小儿厌食预防措施
1.规律饮食。少吃零食,少饮高热量饮料,定时进食。
2.平衡膳食。合理选择食谱,做到粗细调剂,荤、素菜搭配,让孩子吃好、吃全;讲究花式品种,纠正孩子不爱吃面食,“爱荤不爱素”或“爱素不爱荤”的偏食习惯;鱼要去刺,肉要去骨,菜要切碎煮烂,纤维较粗的要切成小丁、小丝、小块,以适应孩子消化器官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多进食含微量元素(锌、铁、铜、碘等)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鱼类、豆类及豆制品、花生、油菜等食物。
3.创造一个安静愉快的进食环境。用膳要有固定的地方,有适合孩子的餐具、桌椅,让孩子自己坐着吃饭;大人不要谈论与就餐无关的事,更不能让孩子东跑西跑,边吃边玩,分散了吃饭的注意力;父母决不能在孩子吃饭时训斥孩子。有事尽量放到饭后处理,如果非要解决不可,也务必和蔼耐心,切忌粗暴简单而破坏良好气氛。
4.适应新环境、养成新习惯。当孩子突然改变环境和生话习惯时,家长应帮助其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生话习惯。
五、解决小儿厌食问题的七个偏方及三种足疗方法
1、饭锅巴莲子
健脾醒胃,消食导滞。主治小儿厌食。
饭锅巴、面锅巴各克,淮山药15克,莲子、薏苡仁、白术各10克,山楂、麦芽,建粬各9克,砂仁6克,甘草3克。
每天1剂,水煎服。5天为1疗程。
2、苍术鸡内金
运脾开胃。主治小儿厌食症。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精神尚好,无腹膨;有喂养不当史。
苍术6克,炒鸡内金6克,莪术6克,山楂10克,神曲10克,党参10克,麦芽15克,茯苓12克,陈皮8克。
诸药水煎取汁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6夫为1疗程。
3、黄芪白术
健脾益气,和胃消食。主治脾虚厌食。证见病程较长,多伴有面黄,发枯,肌肉不实或消瘦,大便不调,舌偏淡,苔薄白,指纹淡或脉沉弱,身高体重低于正常儿童或伴有多汗,易感冒等。
黄芪、白术、茯苓、黄精各3克,陈皮、青黛各2克,炙鸡内金、炙甘草各1克。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4、皂荚
主治小儿厌食症。
皂荚克。
取干燥皮厚、质硬光滑、深褐色的无虫蛀之皂荚,刷尽泥灰,切断,放入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煅存性,剥开荚口,以内无生心为度,研细为末瓶装备用。用时,每次1克,以红糖适量拌匀吞服。每日2次。
5、山药扁豆
主治小儿厌食症。
怀山药、扁豆、茯苓、炒谷芽、炒麦芽各12克,枳壳、鸡内金、炙甘草各6克。
将上药水煎,分2~3次口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6、藿香半夏
消食和胃,化浊运脾。主治小儿食滞厌食。证见厌食,腹胀,呃气时作,暖腐吞酸,手心发热,或夜寐躁扰,大便中夹不消化食物,舌苔白或黄根腻,脉滑,指纹紫等。证属食滞胃脘,脾气困阻者。
藿香、半夏、厚朴、山楂、神曲、鸡内金、砂仁各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
每日1剂,水煎2遍,分4~6次服。
7、枣饼方
小儿脾胃湿困厌食,症见面色发黄,疲乏懒动,口腻乏味等症。
大枣肉克,生姜、生鸡内金各60克,白术克,桂皮克。
将以上各药共焙干研末、和匀,加白糖、面粉适量做成小饼,于锅中烘热。每次2~3个,每日2—3次,空腹时做点心食用。连服7~8天。
除了上面介绍的土方法外,下面这两种足疗方法也可以治疗小儿厌食。
1.中草药足浴治小儿厌食
选取陈皮20克,山楂30克,淮山药20克,白豆蔻2克。将所有药材加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适量温水和适量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待药液温度降至30℃左右时,浸泡双足15分钟。每天一次。5天一个疗程。此药方用于理气开胃,主治小儿厌食症,尤其适合夏季使用。
2.白矾、陈醋敷脚治小儿厌食
选用白矾、陈醋各适量。然后将白矾研细末,用陈醋设成膏状。将其敷于患儿两足心涌泉穴上,每天换药一次,敷至病愈为止。此药方主要用于小儿虚寒性厌食。
六、解决小儿厌食的11种推拿方法
1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一运内八卦-次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以图中黑点为起点,做顺时针作画圆,运的感觉为接触皮肤,又不产生压力,又像是悬空,想象八卦那种柔和感。
作用:形滞销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症。
2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二揉板门次
位置:板门位置在拇指下。
手法: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作用:清胃热、止吐泻、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通调三焦之气,主治脾胃运化不足导致的积食、消化不良,帮助小儿解决胃动力不足的问题。
3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三清补脾次
位置:脾经位于大拇指桡侧,赤白肉交际处。
手法:清补脾即来回推之。(最好将小孩拇指微微屈曲再操作)
作用:健脾胃、补血气,常用于缓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4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四清胃经次
位置:胃经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节,注意,可不是整个大拇指。
手法:从腕横纹向大拇指指根推就是清胃经了。作用:清中焦之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等。(吐奶、打嗝、唇红胃口好拉的多大便粗,这时)
5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五清大肠-次
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6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六推小横纹(四横纹)1-2分钟
位置:四横纹位于四指掌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作用:消胀(腹胀)、退热(口舌生疮、脾胃之热)、散结。
7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七掐大四横纹(四缝穴)1-2分钟
位置:四横纹位于四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用拇指逐个掐揉,掐一揉三。
作用:消食导滞、祛痰化积,对食欲不振、疳积、腹泻、腹胀、腹痛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8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八摩中脘1-2分钟
位置:中脘位于肚脐直上4寸。手法:用一手大鱼际着力按摩该穴位。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便秘、疳积等症。
9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九摩腹1-2分钟
手法: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便秘、疳积等症。
10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十足三里2分钟
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
手法:用拇指按揉该穴(一边一分钟)。
作用:足三里为人体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对于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不化有调理作用。
11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十一捏脊3-5遍
位置: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
手法: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处3-5遍,每捏3次向上提一次。
作用:捏脊可以促进孩子脾胃消化,避免肠胃积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