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起源是西方人类学持续不衰的热门话题,几乎每一个里程碑式的考古学家都对农业起源提出过自己的理论。中国作为农业起源中心之一,理应成为农业起源研究的重要力量。
吃什么喝什么,是文明选择的结果。古代文献中的“五谷丰登”并不仅仅是一句形容当时社会发展的赞美之词,而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必要条件。
中华文明形成的阶段恰恰是气候变化最剧烈的一个阶段,依赖单一农作物的地区经受不了冲击便消亡了,但中原地区实施了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文明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这是“人物Story”为您讲述的第77个故事。
全文共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植物人”赵志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选择了“五谷丰登”
作者
杨雪梅
不久前《科学》杂志在线报道了英国科学家一篇“水稻在亚洲、非洲和如今的南美洲分别被驯化了三次”的国际学术论文,其中引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志军的话,“不论是在亚洲、非洲,还是南美洲,只要当地存在野生稻,其籽粒可食用的特点就有可能被古人所发现,并加以采集和利用,由此导致栽培稻的驯化……”
国际上有一个名为“Elsevier”的机构每年都会颁布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有38个学科的数千名学者因为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而被称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学者,赵志军是社会科学领域年年上榜的名字。他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合作的研究项目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