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开营仪式
早上7:30,在东投文旅主教练的主持下,同学们按班级有序集合完毕。随后,陈营镇中心小学余校长进行动员讲话,深刻阐释了本次研学的目的、意义,勉励同学们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东投文旅主教练对同学们进行了安全纪律教育,并向同学们提出四个要求——守纪、互助、自理、安全。在朝气蓬勃的宣誓声中,研学实践活动正式开营。
开营仪式02
仙人洞研学第一课——《我了解到的仙人洞》
来到仙人洞景区,研学导师用独特的问候方式开启了研学的第一堂课程——《我了解到的仙人洞》。同学们席地而坐,安静得出奇,都被研学导师精彩的神话故事吸引着。在听故事的乐趣中,同学们还不忘做好笔记,要把仙人洞来源的神话故事记在纸上,更记在心中。研学导师让学生们通过图片的比较,自己总结野生稻与栽培稻的特点与区别,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的概括能力,引来所有人的阵阵掌声。比较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区别
03
仙人洞研学第二课——《我眼中的仙人洞》
研学导师解读研学任务后,学生在景区导游的带领下进入仙人洞了解仙人洞的文化。导游详细讲了仙人洞里的六组泥像:渔猎归来、稻谷脱粒、生活场景、陶器的制作、加工工具、饰品加工。同学们在导游的讲解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研学手册上的研学任务。大家驻足观看,这里的每一组雕塑都还原了先民充满智慧的生活、生产场景,同学们切身体会着古人类的智慧。
04
仙人洞研学第三课——《我心中的仙人洞》
学生参观完仙人洞景点之后,研学主教练在仙人洞场外整顿秩序,开展我们的第三堂课。研学导师抛出问题:你认为仙人洞美吗?结果学生们异口同声说:“美!”有人说,仙人洞美在它是最早的陶器制作发源地之一、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发源地,美在文化内涵;有人说,仙人洞美在这里的先民是最早的饰品加工者,美在艺术欣赏;有人说,仙人洞美在这里的先民最早懂得血缘分居,平均分配,美在人性品德.......
05
仙人洞研学第四课——《我画中的仙人洞》
当同学们对仙人洞的外在和内在都有了更好的理解之后,研学导师组织学生进行仙人洞宣传海报制作。本次海报,同学们运用独特的方式进行艺术的创作,他们拾捡仙人洞景区旁边的落叶和野草,用画笔和叶子一起构造了独特的宣传画报。
画出你心中的仙人洞
画
06
宴请礼仪课程
充实的上午很快过去,是时候补充能量了,填饱肚子才能能量满满继续下午的课程~
礼仪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想成为餐桌上知礼懂礼的人,就要认真学习餐桌上的礼仪。通过座次礼小故事、宴请客人情景演绎、座次排序小游戏等方式,研学导师为同学们示范正确的用餐礼仪。▲用餐礼仪情景剧▲座位排序小游戏
▲以茶代酒,学习敬酒礼
06
地质科学课程和实验
午餐后,大家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集体上车,前往神农宫地下溶洞,开启了下午的研学之旅。
同学们化身实验小助手参与到“模拟溶洞形成”的科学小实验中,大家一起用小眼睛观察实验现象,探究溶洞形成的三大条件——充足的雨水、特殊的碳酸钙岩石、时间的积累。形状各异的钟乳石,同学们通过观察外观特点学习分辨石花、石笋、石柱、石幕四类钟乳石。07
游览神龙宫地下溶洞
孩子们穿梭在洞穴深处,化身小小探险家,探索着地下钟乳石的秘密。▲景区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地质相关知识进入溶洞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努力的寻找书本中看到过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密布的石笋、石钟乳、石幔让同学们连连称奇。“原来石柱是这样形成的。”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让同学们惊叹着:“我们要好好保护珍贵的钟乳石。”在大自然这本教科书前,同学们努力汲取知识。同时也教会了同学们敬畏自然,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生命的多样性。
▲同学们认真记录笔记参观途中还不忘完成研学导师布置的研学手册中的任务,记录下钟乳石们形成的一幅幅画作。最后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钟乳石,发挥想象力给它命名。08
制陶体验课
神农源景区除了是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陶器发源地,来到这里自然要亲手体验下如何制作陶器,大家跟着景区导师一同学习制陶拉胚。▲制陶工序——拉胚▲拓展小游戏09
结营仪式
研学活动的最后,研学导师对此次研学进行总结,并根据每组积分情况评比出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由领导颁发奖状,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通过一天的研学活动,同学们拓展了视野、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责任感。虽然此次研学活动结束了,但人生的研学并未结束。万年县陈营镇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挥探索精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