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
窄
焦
点
?
?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宽窄说敕勒张骞博望侯,中华古烁惠全球;
班超远大携珍宝,浩猎寒风舞丝绸。
古道西风今又现,中华儿女挥方遒;
但见巨龙呼啸过,彩霞万匹映千秋。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细细琢磨“一带一路”,能够感悟到为了开拓生存空间、寻找广阔世界、追求文明和财富的交流而熊熊燃烧了两千年的人类精神。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千辛万苦归来,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博望”,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张骞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从他开始,中国人通过丝绸之路博望世界。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的国运,与这条沟通亚欧、连接中西的古老的道路,紧密相连。
“博望”二字,至今仍值得我们思考琢磨:中国与“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大街深阔,华灯初上,衣香鬓影,摩肩接踵。夜市中,各色皮肤的人们,用不同的语言讨价还价。一个普通市民,也能在国际美食街上品尝国外食品。摩登女郎的回头率很高,她们穿着最新发布的时装。演艺场所散布于繁华市区,外国魔术师的表演,引发一阵阵尖叫。富人则在自己的深宅大院里,宴请宾客,共享来自遥远国度的美食。
这是一个酷爱歌舞和派对的大都市,还有浓得化不开的文艺范,达官贵人与社交名媛们均热爱诗歌,因此,能在这样的聚会上当众朗诵自己的一首代表作,是不少诗人的梦想。这个城市同样有一群想象力异常丰富的编剧人才,他们分散于官邸或民房,在没有月亮的夜晚,绘声绘色地讲着各种故事……
这个国际大都市,就是长安,多年前大唐王朝的首都。今天,她的名字叫西安。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都市,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城”。整个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两部分,街东为万年县,管辖着长安城东50多个坊;街西为长安县,管辖着长安西半部的50多个坊。街道宽直、宏伟,在当时世界都城中,绝无仅有。诗人白居易写诗赞曰:“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犹如当今全球电影界憧憬好莱坞、不拿奥斯卡不足以证明自我一般,当年,艺术家们不万里迢迢到大唐长安献演一次,怎么敢说自己牛?史载,公元80年春天,骠国(今缅甸)国王雍羌派出一个由35名艺术家组成的舞蹈团来长安演出,舞蹈团的团长就是王子舒难陀。
盛唐气象,令人景仰。
丝绸之路连接中国的东段,盛衰主要取决于当时中国历朝历代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强,则有能力保护、运营丝绸之路东段的畅通;若综合国力弱,西北部则被剽悍的游牧民族所割据,丝绸之路也会被阻断。
大唐帝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发达强盛的国家。丝绸之路,也迎来了这条路开通之后的鼎盛时期。丝绸之路因盛唐而盛,而盛唐也因为丝绸之路更富庶。当时世界奢侈品生产的中心在中国,茶叶、瓷器、丝绸源源不断输出,换回真金白银。在东罗马帝国,来自中国的一磅蚕丝,居然能够卖到1两黄金的天价。
丝绸绝对是当时西方的硬通货,一度被欧洲当成货币使用。紫色丝绸,甚至还被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帝谕令为国家独占的物资。
盛唐时代的唐朝人,有着绝对的自信。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在漫长而又曲折的丝绸之路上,有个佩剑少年翩翩走来。后人很难知道他究竟走过多少路,遇到过什么人,看过何等风景。他写过这样一首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还写过《寄远》十一首,怀念一个远方的女子:“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是的,他就是李白。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一直争议不休,但是中国学者通过最接近李白出生时代的史料,普遍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即今天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的碎叶。当年,大唐为保护丝绸之路,保护这条横贯东西的重要贸易通道,设立安西都护府,碎叶是安西都护府所辖四镇之一。
据学者研究,李白生有“异相”,古代文献显示:李白的体貌特征符合突厥人的特点,眼珠不是黑的,所谓“色目人”是也。在今天,文学青年见到李白,或许会惊叹一声:“哇,老外!”但在唐朝不会,不同种族、肤色、语言、习俗……共处一城,习以为常。事实上,创立大唐的李氏家族,就有着胡人血统。
若能穿越过去,来到盛唐时期的长安,听各国人们操着娴熟或生硬的“唐朝普通话”,那感觉也是相当奇妙的。
唐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国际化时代,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交融,贸易高度发达,人才充分流动,外国人出任大唐朝廷要职的不在少数……
这一切,都是因为丝绸之路。
“楼兰、龟兹、姑墨、鄯善、且末、精绝、于阗、疏勒……一个个令人遐想联翩的古城名字,串联起一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上有烟波浩渺的罗布泊、如梦似幻的白龙堆、漫天黄沙的广漠和宝石般闪耀的绿洲,更有驼铃叮当的商人成群结队走过。这条穿过高山和低谷、黄沙与绿洲的丝路将欧亚内陆几大帝国连接起来,从这条商路通行之日起,从这里走过的就不仅仅是商人,在漫漫黄沙中辨别着那传说中神奇的道路,来自西域的人们纷纷奔向传说中那块神奇的土地——中国。”
——《走向陌生的远方——内陆欧亚移民史话》
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胡人”,不仅仅只是商人、使者,还有大量的移民,例如著名的粟特人,他们的故乡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这是一个起初长久处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弱小民族,但因为地处丝绸之路要津,粟特人捕捉到了商机,积极从事贸易活动,东至中国,南至印度,西至波斯﹑拜占廷,东北至蒙古,“凡利所在,无不至”。据考证,粟特人身高体壮,深目高鼻,髭须浓密,青眼绿瞳,白面赤发,属白种人中的伊兰种。
公元5-8世纪为粟特商人的黄金时代。因为擅长经商,粟特人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同时沿着丝绸之路,逐步移民进入中国,定居多地,长安最多。史载,唐代西州高昌县曾出现了一起经济纠纷案,汉人李绍谨向粟特人曹禄山借绢帛未还,结果被告官。借了多少?75匹!可见曹禄山财力多么雄厚!
粟特人起名似乎喜欢用“禄山”二字,除了土豪曹禄山外,另外一个禄山很快走进了历史。
他叫安禄山。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让人无限伤感的两句。大劫刚过,荒凉冷漠,头发已苍白的宫女,幽幽说起了玄宗,那个空前盛大却不再复返的美好时代。
“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杜甫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又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可是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渐渐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那个王道士,偶然间发现了被历史尘封已久的莫高窟,引发一段令人无比哀伤的故事。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以致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张骞、班超、玄奘、郑和……都被遗忘了。
荒滩大漠鬼难行,鹏鸟欲飞终未能
“丝绸之路”得名于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的著作《中国》。李希霍芬的学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多次来到中国西北,探索这条湮没在历史中的丝绸之路,他把自己在年到年艰难行走于中国西北的经历,写成了《丝绸之路》一书。
当时,斯文·赫定被中国的民国政府任命为铁道部西北公路查勘队队长,勘测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即后来的兰新铁路)。中国正值国力孱弱不堪、日寇咄咄逼人之际,西北的贫困与落后、军阀武装的混战、西方列强的觊觎……触目惊心。斯文·赫定的《丝绸之路》,以日记体形式,忠实重现了当年的场景:
“1月5日早晨,大家都冻得发抖。夜里的气温降到了零下19.8摄氏度,还刮着强劲的东南风……夜间,每过一刻钟,我们就能听到守夜人的吆喝声,大概是要吓跑小偷和土匪。”
这一路,斯文·赫定团队经历了千难万险,除了路况极差外,还有贫穷愚昧的民众、贪婪的官吏、凶悍狠辣的军阀,中央政令无法抵达,他们一行人,随时面临着抢劫、恐吓、囚禁甚至生命危险。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杨钟健先生,于年到年参加了四次地质考察,写就《西北的额剖面》一书,虽然是地质考察,但他观察到了中国沉重灰暗的底色:在西北,杨钟健考察途中,不但常常苦于道路破败难行,且苦于问路之难。旅店的肮脏恶臭、蚊虫的猖狂、店主的贪婪,无一不令他身心痛苦,而人民的愚昧,更令他痛心疾首。
在河西走廊的一个村庄,村民围拢上来看考察团的汽车和洋人,他们衣衫褴褛,神情兴奋。
杨钟健写道:“有一妇人面黑如漆,衣服破烂几不能蔽体,也在旁跑来跑去,而外人视线集于其身以为乐,真令我们中国人有些难为情,但这的确是我国的实情,除自怨自责外又有何法?“
这一幕幕破败绝望的场景,与汉唐时期相比,真的是恍若梦一场。
从年开始,新华社连续3年组织车队重走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车队成员最深的感触是:中国的路况真好,中国的补给真好,中国的硬件真好……车队在德国波茨坦,有个华人餐馆老板看到车队悬挂的中国车牌,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叹自己到德国十几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挂着中国车牌的汽车。连说你们不要急着走,我要把所有朋友都叫过来,跟你们车队合影。
这份激动,中国人又怎么会不理解呢?
但见巨龙呼啸过,丝霞万匹映红天
“事实上,数千年来,连接着欧洲和太平洋、坐落在东西方之间的那块区域,才是地球运转的轴心”
“东西方之间的桥梁正是文明的交叉点,中亚和中东地区这些国家绝非处在全球事务的边缘,而是国际交往的正中心,并且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在彼得·弗兰科潘眼里,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作者在最后一章“新丝绸之路”中,重点复方卡力孜然酊的价格是多少哪里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