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县各乡镇名称的由来,你知道几个

万载县地处赣中西北边陲,锦江上游,峰顶山以北,东邻上高县、宜丰县,南接袁州区,西连湖南省的浏阳市,北毗铜鼓县。县境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2公里,总面积.63平方公里。战国初(公元前年)属越,北宋高宗绍兴元年(年),万载复名万载县;年7月16日),万载解放,7月21日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宜春市。目前,万载县辖9镇7乡1街道办。

康乐街道办事处

康乐街道(原康乐镇)地处万载东南部,为县城所在地,从唐武德五年(公元年)起,一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街道辖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东距省城南昌千米,西达长沙千米,南连宜春30千米,北邻湖南浏阳千米,距沪瑞高速公路20千米,国道穿境而过,湘赣、万芳省道横贯东西。唐武德五年(公元年)康乐县治从罗城迁于龙山下(即今县城)。元朝始筑土城,明清改筑砖城。年复名康乐镇。

黄茅镇

黄茅镇位于万载县西部边陲,东临潭埠、株潭,南靠宜春市慈化镇,西抵浏阳市文家镇,北接白水乡、浏阳市小河乡。远在唐朝,便以自然风貌而得名。清初,附近诸姓开发此地。雍正年间建成自西北向东南三条街。境内属半山区、半丘陵,总面积.36平方千米。

株潭镇

株潭镇位于万载县西部,地处赣湘边陲,距县城45公里,扼湘赣两省公路干线之要道,居宜春、萍乡、浏阳、万载四县(市)之通衢。明洪武年间,彭氏由吉水迁此,因河中有一深潭,岸生大槠树,冠漫河对岸,而得槠树潭之名,后简称株潭。境内属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属蜀江上游,有“十段、九岭、十三冲”之称。全镇土地面积88.62平方公里。

潭埠镇

潭埠镇位于万载县西部,湘赣公路穿境而过。东临双桥镇,东南接岭东乡,西毗黄茅镇,西北靠白水乡,北至赤兴乡,属丘陵。蜀江与白水河汇合此地。唐(玄宗)朝,此地有一深潭,潭边有块鸡形石,名鸡公潭,明崇祯年间改称潭溪。清康熙年间,刘氏在此建码头(俗称埠岸、埠头),改名为潭埠,尔后店铺增多,称潭埠街。全镇国土面积96.89平方千米。

双桥镇

双桥镇地处万载县西南,居锦江上游,东连高城乡、白良乡,南接岭东乡,西和潭埠镇接壤,北和赤兴乡、仙源乡、茭湖乡毗邻,湘赣公路贯穿全镇,系万载县的交通咽喉,是万载县区划图的中心,旧有“赣西商埠”之称。双桥街地跨牟溪,古称牟村。清乾隆年间,跨牟溪建石拱大桥连接河东、河西两条街,更名大桥。年9月(因与清江县大桥公社重名)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取自然镇两桥相望的含义更名为双桥。全镇总面积.32平方千米。

三兴镇

三兴镇位于县境东部,北高南低,属半山半丘陵地。相传南宋初期,邬氏迁居此地,开发大片土地,其中有一丘有三百把(约12亩),取名三百丘。明洪武年间,里裕乡人从闹场迁此地后设店开坊,遂成街市。年,取兴旺发达之意,三百丘改名为三百兴,简称三兴。总面积.36平方千米。

罗城镇

罗城镇位于县境东部偏北,为古阳乐、康乐县城所在地,属丘陵地貌,东南多平原,西北多高山,为三国时阳乐县、晋时康乐县县治所在地。因地形圆平似锣,谐称罗城。清初建有木柴陂,陂头开店设坊,又称罗陂头。总面积(含九龙垦殖场).05平方公里。

高村镇

高村镇位于县境正北部,距县城37公里。东与九龙、罗城交界,北与宜丰、铜鼓接壤,西与铜鼓、官元山相连,南与茭湖、三兴毗邻。北宋年间,高氏迁入桃花山下建村,因四面高山环抱,而得高村之名,清康熙年间,王氏由长宁迁入聚居。境内山高水冷,梯田、冲田多,塅田少,有“高村上下十八里,河宽十八(驳)桥,七形九洲十八湾”之称。总面积.13平方千米(含国营锦源林场)。

高城镇

高城镇位于县境正南边隅,四面山峦连绵,中间丘陵起伏,海拔.8米的峰顶山主峰雄踞于里山村,成为万载、宜春两县界山;蜀江自西向东蜿蜒流经13千米。南宋绍兴二年(1),王氏由株潭后槎迁居此地,设店贸易,渐成规模。时值高蔡阳造反领兵至此,见境内山水俱佳便屯兵养马,欲筑城建府抗衡官兵。后岳飞征杨幺便道经此。高扬言“有翅飞过,无翅打仗”。高被岳飞战败阵亡。后人因此取“高城”之名以对高的怀念。全镇总面积平方千米。

白良镇

白良镇位于万载县中部,丘陵地带,略有少量山地。东临三兴镇,南接鹅峰乡,西连双桥镇,北毗茭湖乡。古时此地为白茅洲,南宋末期范塘陈氏迁居于此开垦粮田,取名白粮。相传明朝中期,此地敖小娘被选为妃,入宫后被严嵩所陷,皇帝含泪割爱,赐其回家减税免粮,亦称白粮。谐称白良。全镇国土面积73.6平方千米。

岭东乡

岭东乡位于县城南部,因其在大关岭以东,故名岭东。地处大关岭与峰顶山之间,四面环山,中间两个天然盆地,属半丘陵半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邻高城乡,西接株潭、潭埠两镇,北与双桥镇接壤,南靠袁州区楠木乡。全乡总面积45.58平方千米。

马步乡

马步乡位于万载县城南郊,以马步自然村得名,相传早在二千多年前,位于宋家坊南2.6千米处,有一练马场,一位白马将军因马失踪而改步行,其步行速度竟与白马一样快,故名马步。国土面积68平方公里。

赤兴乡

赤兴乡地处万载西北边陲,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山区乡,东邻双桥镇,南靠双桥、潭埠镇,西毗白水乡、湖南省浏阳市,北接仙源乡。清乾隆末期,白杨寺寺僧杨德侍在白杨店开设店铺而扬名。后宋、辛等姓迁入聚居。土地革命时期,此地创办红军学校,驻扎过红军兵工厂、造币厂、缝衣厂、医院,白杨店改称赤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土改时取该乡赤杨、复兴两地各一字为赤兴。全乡总面积81平方千米。

仙源乡

仙源乡地处万载县西部偏北,东邻茭湖槽头,南傍赤兴浙桥,西与湖南省浏阳县张坊镇富溪村交界,北接官元山林场。古有岳姓人创居,因境内层林叠翠,源头活水,尤如仙境,得名仙源。清初,韩王两姓迁入,与岳姓争山夺地,岳姓处迁,以人稀地小改称小源。新中国成立初复称仙源。全乡总面积为平方千米。

茭湖乡

茭湖乡位于万载县城北部,地处黄皮尖之南,东邻三兴,西与仙源接壤,北连高村镇,南靠白良乡。明末,广东祝、施、古三姓相继迁入此地,因村子四周群峰环抱,两溪汇合之隘口形成了荒芜湖泊,长满茭草,始称茭芜。清顺治二年(),白水书堂茭湖等地山崩地陷,荡民居淹禾苗,此处致使小湖淤塞,产出茭笋,故名茭湖。新中国成立初期属三兴区。年为茭湖乡。总面积86.55平方千米。

鹅峰乡

鹅峰乡地处县城东郊偏南,交通便利,境内蜀江蜿蜒而过,国道与万芳公路贯穿东西。属丘陵。乡以鹅鼻峰而得名。总面积72.54平方千米。

白水乡

白水乡位于县境西北,地势北高南低,成带状形盆地。东有“卓笔尖”与赤兴乡相连,南有“寒婆坳”与潭埠镇接壤,西有“旗燕山”与黄茅镇分界,北有“葛藤岭”与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毗邻。乡政府驻地阳澄桥,距离县城48公里。南宋建炎间(~),阳氏由庐陵游历至此,见苍山耸峙、绿水湾环、四山拱卫、风景佳丽,遂迁此建村,得名山弯,因溪水清冽纯白,波光莹澈,故名白水。总面积为59平方千米。

供稿来源:徐小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路/万载在线整理编辑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就涨五毛!

万载在线客服

欢迎赐稿:296535

qq.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zaixianzx.com/wzxfc/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