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家奶茶店关闭新茶饮市场饱和,低价

在价格战的烟尘中,即便是被誉为“下沉市场霸主”的蜜雪冰城也显得力不从心。

3元一份的冰淇淋、4元一杯的柠檬水,这样的超低价格使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用了二十余年时间迅速扩张至今日的规模,成为首个突破万店数量的新式茶饮品牌。

据统计,蜜雪冰城的柠檬水年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0亿杯,从而实现了年销售额高达40亿元的佳绩。

然而,到了年,随着新式茶饮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奶茶的售价也开始下降至“10元区间”,直接冲击了蜜雪冰城的价格策略。在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制下,即便是以“低价打天下”著称的蜜雪冰城,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奶茶行业的“大佬”们也感到苦恼。

近期,蜜雪冰城推出的1元冰杯引起了三方面的不满。

第一是期待未果、愤怒难平的消费者;第二是忙碌不堪、心有怨言的店员;第三是因成本压力过大,不得不停止销售的加盟商。

蜜雪冰城1元冰杯的推出,显然是为了迎合当前的消费趋势以增加人气,但这一决策的失败导致了背后的三重苦楚。

对此,蜜雪冰城的回应和道歉也随之而来。

众所周知,走量的低价策略是蜜雪冰城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这种低价策略所带来的问题使蜜雪冰城难以取悦任何一方,最终导致了全盘皆输的局面。

这一次的经历更是让人们意识到,原来连蜜雪冰城也难以继续在价格战中坚持下去。

不仅如此,蜜雪冰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尽人意。

今年年初,蜜雪冰城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但到了7月,这份招股书过期失效,且至发稿时,蜜雪冰城未有更新相关文件信息。

这意味着,继未能在A股成功上市后,蜜雪冰城在港股的上市之路同样未能如愿。

实际上,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当下的新式茶饮市场已不复当年,资本的热情已经明显冷却,市场上已无太多新故事可讲。

今年4月23日,在港交所敲钟的茶百道,上市首日即破发,收盘下跌26.86%,市值蒸发约70亿元。

而作为首个上市的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自上市不足三年,市值已蒸发超过亿港元,造成了一批投资者的重大损失。

不仅被资本市场冷落,蜜雪冰城还开始被加盟商抛弃。

最近的数据显示,尽管蜜雪冰城今年依旧快速开店,90天内新开门店数达到家;但同时,蜜雪冰城的关店率也急剧上升,90天内新关门店数达到家,平均每月需要关闭超过家店铺,首次出现关店数超过开店数的情况。

另一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蜜雪冰城的总关店数达到家,是年的四倍,闭店率高达5.9%,远高于招股书中的2.37%。

值得一提的是,蜜雪冰城的子品牌“幸运咖”继承了其低价策略,将一杯咖啡的价格下调至6元。

遗憾的是,尽管全力以赴,这一策略并未使其在咖啡市场上称王称霸,反而使其像其“亲父”一样陷入了闭店潮。

从招股说明书的数据来看,截至年9月底,幸运咖的门店数量约为家。然而到了今年5月5日,幸运咖的门店数量减少至家。

这意味着,在这8个月的时间里,幸运咖关闭了大约家门店。

蜜雪冰城原本希望通过子品牌推动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但结果并不理想,主业增长乏力,上市之路遥遥无期。

蜜雪冰城真的有些“难过”了。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快速扩张导致管理上的疏忽,蜜雪冰城在现制茶饮品牌中因食品安全事件的通报数量居高不下。

最近,在7月30日,有顾客在社交平台称,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一家蜜雪冰城店购买的饮品中喝出了苍蝇。还有多张聊天记录显示,这位顾客称喝了该饮品后“肚子痛且频繁呕吐”。

截至发稿,蜜雪冰城尚未对此事件作出回应。

上个月,有网友在一家蜜雪冰城店内发现一名员工在洗手池洗脚,周围还有食材处理工具和器具,这一行为引起了公众的不适。

对此,蜜雪冰城迅速作出回应,称已对涉事门店进行了关闭和消毒处理,并对全体店员进行了规范培训和整改。

这类事件在蜜雪冰城并不少见,无论是在黑猫投诉平台还是其他社交平台,蜜雪冰城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消费者的投诉和吐槽。

早些时候,蜜雪冰城就曾因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当时一位加盟商在评论中表示:“但凡有的赚,都不会做这种事。蜜雪的单价太低,但现在房租贵、人工贵、外卖收费率高,只能从这边省出一点来了。”

低价导致利润少,一些加盟店为了追求更多利润,不惜使用低价劣质的原材料,甚至频繁使用隔夜食材。

可以说,低价并非长久之计,无论对加盟商还是品牌方来说,低价都是一个经营的死结。

同样的道理,价格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在价格战的硝烟中,无论是咖啡还是奶茶行业,都面临严峻的“生死劫”。

因为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的业绩普遍不佳。

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国的收入为7.34亿美元,同比下降11%;同店销售额下降14%,同店交易量和客单价均下降了7%。

连星巴克的CEO都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担忧,直言中国市场是星巴克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并指出激烈的价格战对营业环境的破坏是星巴克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

尽管星巴克进行了降价,但门店的交易量依旧在下降,导致了业绩的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瑞幸咖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尽管上半年销售了大量咖啡,但9.9元的低价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

今年上半年,瑞幸咖啡的总净收入为.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但净利润只有7.88亿元,同比下降了近50%。

收入虽增,利润却减,反映出赚取的都是辛苦钱。

不久前还为9.9元咖啡价格庆祝的瑞幸,很快就受到了市场的强烈反击。

同样陷入困境的库迪品牌,根据极海数据,从年11月到年2月,关闭的门店数量是新开门店的两倍。

在社交媒体上,库迪的加盟商们频频抱怨,声称在价格战的压力下,他们的盈利能力被削弱,赚钱变得更为困难,甚至影响到了回本的时间。

无论是高端的星巴克还是平价的瑞幸与蜜雪冰城,都在承受压力,归根到底,是因为消费者在寻找更加经济的选择。

上一轮,消费者从星巴克转向了价格更低的瑞幸和蜜雪冰城,这一轮,他们又从这些品牌转向了更便宜的饮品市场。

今年上半年,国内饮料市场的消费增长了11%,显示出饮品市场的强劲潜力。

同时,价格战也蔓延到了饮料市场。

今年四月,农夫山泉推出了绿瓶纯净水,并迅速进行了多轮促销,价格一度下降到12瓶仅9.9元,平均每瓶约0.82元,部分销售渠道的价格甚至降到了0.74元。

随着农夫山泉的加入,其他纯净水品牌也被迫加入价格战。

此外,无糖茶饮的售价也在不断下调,从5元-6元降至3元-4元区间。

显然,低价已成为主流,但低价策略正侵蚀着利润,使得品牌难以为继,加盟商的经济压力加大,导致一些加盟商选择退出市场。

许多蜜雪冰城的加盟商都感叹,赚钱越来越难。

“如果一个老店旁边新开了一家店,老店的收入可能会下降一半,而新店的生存也未必有保障。”

去年九月,由于供应链和人工成本的上升,雪王不得不对部分产品提价,例如将雪顶咖啡和拿铁从6元提升至7元,美式咖啡从4元提升至5元。

这表明,即便是拥有强大供应链支持的雪王,在价格战中也难以保持稳定的经营,其他品牌的挑战则更加严峻。

在新茶饮市场的竞争中,正经历一场淘汰赛。

缺乏实力的小品牌迅速被淘汰。

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近一年新增了家奶茶饮品门店,但净增的门店数量仅为家,说明近一年内有将近12万家门店被迫关闭。

新茶饮市场已接近饱和,连下沉市场也被巨头品牌几乎吞噬殆尽,有意开店的加盟商需要更加谨慎。

总之,饮品行业需要从低价的表象中挣脱出来,洞察市场的本质,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既能保障加盟商的盈利,也能确保消费者享受到高品质的产品,而不是单纯追求低价而牺牲产品品质。

您还会选择“蜜雪冰城”的产品吗?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您的观点和看法,谢谢。

#深度好文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zaixianzx.com/wzxfc/14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