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称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黟县宏村宏村位于黟县东北部,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改为宏村。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余幢,著名景点还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树人堂、桃源居、敬修堂、德义堂、碧园等一大批独具匠心、精雕细作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美。
南湖
南湖位于村南首,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
南湖
南湖
宏村-南湖书院
月沼湖
月沼,村民称月塘,所谓"牛小肚"。明永乐年间(公元3年--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这就是月塘,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
月沼湖
月沼湖
宏村
宏村
宏村
宏村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南湖
西递西递,黟县南部古村落,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这个村子的兴衰都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胡家从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
西递
西递村口,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六年()的"胡文光牌坊",高高耸峙在眼前。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西递
歙县太平桥
歙县
太平桥
长庆寺塔
太平桥
老虎灶小吃城
老虎灶小吃城
徽州古城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徽州古城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古埠、徽州府衙、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景点,每处景点皆展示着古徽州文化的不同内涵,其中渔梁古埠是雄霸明清商界三百余年徽商的起航地;许国石坊为八角结构,举世无双;斗山街是徽商族居的古民居街道;徽园更是集牌坊、古民居、宋祠“三绝”,砖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等徽州古建筑之大成。
仁和楼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
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宋绍熙年间(-),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
徽州府衙
阳和门
南谯楼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此楼宋、明二代多次重建,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门阙宽4.5米,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根柱围1米余,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用以支撑大梁。虽历经风雨,多次修缮,但古制古风依旧,为江南一座有名的古谯楼。南谯楼共立柱二十六根,中门阙门扇隐去二根,只显出二十四根,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二十四根柱”。
南谯楼
南谯楼
南谯楼
南谯楼
仁和楼
解放街
徽州古城
斗山街
斗山街
许国石坊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的。歙县多牌坊,这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发源、影响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歙县人少小离乡背井,外出经商,足迹遍天涯。出门少则三年五载,多则数十载,为了高堂双亲有人照应,行前一般都要先完婚。在外经商,若不能发迹,则羞见家乡父老。商人发迹了,钱财显赫,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盛,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盛况,其财力左右国家经济命脉达三百余年之久。朝庭对徽商当然刮目相看,恩宠有加,徽商于是进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发展轨道。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现存的明清两代的牌坊甚多,如歙县棠樾牌坊群、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歙县县城的许国石坊等。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年)。许国是歙县人,嘉靖乙丑()进士,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万历十一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决策有功,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石坊正是在云南边乱平息一月之后开始营建的。云南边乱平息之后,万历"龙心"大悦,大赏群臣。作为辅臣的许国,被赞为"协忠运筹,茂著劳绩",受到了"加恩眷酬"。从《许文穆公集》上可以看出,此时,许国曾连上两疏,一再恳辞"殊常恩命",皇帝不允,下旨"毋得固辞"。这样,许阁老也就上沐皇恩,回到老家,催动府县,兴师动众,鸠集工匠,建造牌坊。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是仿木构造建筑,平面是口字形,东、西二面作四柱三楼冲天柱式,南、北二面作二柱三楼冲天柱式,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全高为11.4米。面积78.13平方米。整个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石料全部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回石,用料特别粗壮厚实。八根柱子各为50公分见方、七米多高,梁枋、拦板、斗拱、雀替也都采用大块石料。这些大石料每块重达四、五吨,如此笨重的石料,在空中接榫合缝,足见当时建筑技术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许国石坊
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的"少保"是"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之一,"太子太保"是东宫六傅(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之一,俱为荣誉称号。"礼部"是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和外交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武英殿"是皇宫内许国办公的地方,"大学士"是内阁成员。坊上"先学后臣"按现在的话说是先读书后做官,也就是科班出身。"上台元老"指许国是三朝元老。徽州有句俗语:"天上三台,好比地下三公"。"三台"即上台、中台、下台,本是星象名称,古人常用以象征"三公"。"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因许国做过太保,又历任三朝,故称之为"上台元老"。石坊上的题字出自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
牌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内外侧都有精美的图饰。南面雕的是"巨龙腾飞"。象征皇帝南面而王,表示许国对朝廷的忠诚;内侧雕"英(鹰)姿(雉)焕(獾)发",颂扬皇上年轻有为。东面雕"鱼跃龙门"表示许国是科班出身,内侧雕"三报(豹)喜(喜鹊)",喻许国在万历年间的三次升迁。两面雕"威凤祥麟","凤"和"麟"乃文风鼎盛,德政昌隆的太平盛世才会有的,这幅图称颂了当时的社会;内侧雕"龙庭舞鹰","舞鹰"谐音"武英",暗示许国身居武英殿大学士的地位。北面为"瑞鹤翔云",寓意天下太平,又象征许国的品格高尚脱俗;内侧为"鹿鸣图"借《诗经.鹿鸣》都是象征许国的品格高尚脱俗,及当时的社会吉祥安乐,国泰民安,表示许国身为礼部尚书,常会嘉宾学子,鼓瑟吹笙,生活儒雅。
许国石坊
棠樾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牌坊群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年)建慈孝里坊,牌坊龙凤板上"御制"二字,意味着该坊乃皇帝从国库里拿出银子建造。明弘治年、清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整修。明嘉靖(-年)初年鲍灿坊初建,为四柱三间一楼,清乾隆十一年(公元年)重修。旌表明弘治年间孝子鲍灿。明天启二年(年)建鲍象贤坊,旌表鲍象贤镇守云南、山东有功所建。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年)建鲍文渊妻坊,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年)建鲍文龄妻坊,为了旌表年青就守寡的节女而立。清嘉庆二年(年)建鲍逢昌坊,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嘉庆二十五年(年)建乐善好施坊,旌表鲍漱芳和其子鲍均行善建成这座"乐善好施"义字牌坊。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
敦本堂是鲍氏家族的祠堂,原名"万四公祠",俗称"男祠",明嘉靖年间(公元~年),兵部左侍郎鲍象贤退休回乡时集宗人为八世支祖庆云公而建。庆云讳行万四,字泽叔,年高德劭,族人仰戴,立为门祖。至清嘉庆初年,支祠已摧残剥落,颓败不堪。24世祖,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与子濑芳捐出私财进行重修扩建,祠堂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占地余平方米。门厅为翼角高耸的五凤楼,仪门增加门簪和抱鼓石,门外建起精致的砖雕八字墙,于嘉庆六年(公元年)告竣。祠堂建筑气势恢弘,显示着棠樾鲍氏家族的的煊赫,为清代徽州祠堂建筑艺术的典范。最典型的是其"肥梁瘦柱内天井"的徽派建筑特征,屋柱细而高,横梁却很粗,被称为"冬瓜梁"。祠堂内存有义田规条碑和嘉庆皇帝上谕碑等17方碑刻。清乾隆皇帝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歙县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
歙县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
歙县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
歙县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
清懿堂,俗称女祠,建于清嘉庆初年。清懿堂女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的,借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清懿堂"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书法家鲍鉁之手,另一块"贞烈两全"的横匾,则是曾国藩所书。堂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是一曲妇女的颂歌。
歙县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
歙县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
棠樾牌坊群
雄村雄村位于歙县城郊,距歙县县城7公里,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与"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这里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而他们升入仕途都起步于村中的竹山书院,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竹山书院的建造深深地印上了徽州商人独特的思想印记。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饴称富宇内,曾奉命接驾第二次南巡扬州的康熙皇帝,达到了一生荣光的巅峰。然而在程朱理学熏陶中长大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四民之业,惟士为上"、"商居四民之末"的观念。只是近于家乡"地狭人稠,耕不足食"的自然条件而勉强操起营商的行当,自从踏入商界那天起,心里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卑。"读书入仕"的欲望在他们已成为不可能的企盼之后,便把它当作人生唯一的终极目标,固执地移植到子孙们的脑海里。于是,曹堇饴病入膏肓、辗转病榻、弥留人间之际,嘱咐两个儿子曹景廷、曹景宸的只有一件事:"当在雄溪之畔建文昌阁、修书院。"乾隆二十四年春季里的一天,由曹景廷、曹景宸兄弟捐资建造的竹山书院矗立在雄村村口。跨进书院大门,厅堂宽敞明亮,正壁悬蓝底金字板联一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是曹文植所撰,意在勉励后学之士。竹山书院旁还有一座"文昌阁",飞檐画栋,八面玲珑,阁高三层,每层每角都悬有铜铃,微风吹动,铃音回响,不绝于耳。阁顶用纯锡铸造成宝葫芦形,既寓意为文曲星高照,又示意曹氏乃以才入仕、先学后臣的翰墨人家。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桂花园西首有八角亭一座,正名为"凌云阁",亦称"文昌阁"。此阁高大雄伟,石基八面,高六尺多。阁分二层,各具八角,顶为锡制,基部如荷披复,上为防风锥,以铁链八条系于四角间。角均翘起,如鸟振翼,下垂风铃。角尾饰以陶制鳌鱼。脊间立好望兽。阁的上层,八面皆窗,正面窗外悬陶匾,赭底黑字:"俯掖群伦",是曹文植的手书。阁的下层,前柱为石制,两柱间有一匾,兰底楷书金字:"贯日凌云",石柱悬一对联,上联"扶君臣朋友之伦,心悬日月",下联"证圣贤豪杰之果,道在春秋"。
雄村景区
"大中丞坊"(光分列爵坊),建于乾隆二十七年(年)。"大中丞"是官名,明清各省的巡抚称"中丞",这里指的是明成化年间进士曹祥、隆庆年间进士曹楼和清代进士曹文埴,同时,牌坊上还镌刻了明代曹氏家族中举者和显宦的姓名,光分列爵,门楣生辉。"光分列爵",是对曹氏家族里成就最显赫的人进行的褒奖,使他们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代代相传。
雄村景区
也许是雄村特有的灵气,使国民党和太平洋西岸的美国人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年3月至年8月,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派来人员和美国教官,在雄村开设了中美特种技术人员训练班,戴笠任主任,先后办了8期,送来受训的学员达余人。当时,新安江的沙滩和桃花坝都成了他们的操练场,竹山书院也是教务活动的地方。戴笠和美国教官梅乐斯到雄村考察,据说乘坐的小型飞机就停在开阔的河滩上。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背景,当年雄村有多人建国前去了香港、台湾。50年的悠悠岁月,民族的一脉相承血肉之情,隔不断两岸乡亲的思愁,多次有祖籍雄村的港台同胞回雄村探亲,出资支援家乡建设。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雄村景区
渔梁歙县旅游,一个地方必然要去,那就是被人美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渔梁坝,它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曾辉煌一时的徽商抵钱塘、下扬州都要从这里起步,堪称徽州商人"梦开始的地方"。如今,渔梁村蜿蜒的青石街巷、孤寂的粉墙黛瓦,两边鳞次栉比的老宅,都印证着这座水运商埠昔日之繁华。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村沿江有一条东西向主街,垂直该街则衍生出10余条小巷,一色的木排店面,一色石板卵石路面,使商业街极富特色,繁荣的商业街和宁静的巷弄,构成了渔梁村落内部颇具特色的街巷空间,是不可多见的徽州古商业街。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波涛水声轰鸣,水花四溅,雪浪排空,十分壮观。大坝是用重达数吨的花岗岩砌成。据说,当年徽商最兴盛之时,码头上时常停靠着余艘大小船只。可以想像,宽阔的新安江上千帆竞渡,挑夫与商人穿梭在码头与商行之间,令人惊诧"这一繁华竟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渔梁坝和渔梁古镇
阳产村阳产村位于深渡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郑姓于宋时由歙北迁移定潭而居,后迁阳产,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山寨,房子以土楼为主,土楼群是阳产村最大的特色,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均以青石砌磅为地基,再建土楼,土楼与土楼之间有石板或石板台阶或青石铺地。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阳产村
昌溪昌溪古村是歙县境内的一个历史、文化、生态古村,历来被称为"歙南第一村"。位于歙县南部山区,距歙县古城30公里,新安江山水画廊7公里。从歙南名镇深渡镇至昌溪大约五公里左右,地处千岛湖的源流昌源河所流经的皖南山间盆地中,四周群山环绕,山青水绣,境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景色迷人,走入昌溪如入世外桃源。据文物考古发现,这里早在汉代就有人类活动,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唐代时,居有姚、叶、朱、方、王五姓耕作生息,并形成村落,起村名曰"沧溪"。至南宋绍兴年间,吴姓迁来昌溪定居,更村名曰"昌溪"。村落东起务本堂,西至西静庵,古建筑群全长3公里。村头村尾水口古树参天,村后来龙山林深木密,村前70多米宽而又清澈见底的昌源河上架有三座木桥、一座石拱桥,砌有水埠八处。村中前街后路,全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多条巷弄纵横交错,点缀着栋古民居及古庙、宗祠、书院、亭阁、园林、陵园、牌坊、水塘、古井。大塘坑、小塘坑两股清澈的溪水穿街过巷,在"街心公园"融汇后,形成优美的"S"形溪流,注入昌溪河。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洋坑古木桥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忠烈庙建于元代至正14年(年),该建筑长17.2米,宽14.2米,共分三间。左间供了土地菩萨、社公、社母神,以保昌溪五谷丰登,烟火不断。右间供了关帝及关平、周仓神像,以保昌溪四季平安,德义永驻。正间供了汪公大帝(越国公汪华)及其第八子(汪俊,村人尊称"八老爷")两尊忠臣烈士父子神像,以保昌溪人丁兴旺,百业昌盛。忠烈庙柱子上分别悬挂有楹联曰:"德被生民永享春秋祭,功封社稷丕昭今古隆"、"英雄千古山河壮,忠烈一心天地长"、"铁马金戈开霸国于六郡,太湖昌水壮庙貌于千秋"。庙前广场占地约平方米,用各色石英石、云母石铺缀成"鹤鹿同春"、"丹凤朝阳"、"连升三戟"等图案。
昌溪乡
昌溪乡
相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昌溪的人们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选在村中一青山翠绿,鸟语花香的木竹坞处掘井取水。由于此处地下水充沛,水质优良,后来吸引了更多居民在此周围建房居住,为解决众多人口的饮水问题和方便取水,便在井口之上分别架构了直径为2.4尺、2.3尺、2.2尺的三个井围。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太湖祠始建于南宋(0年)。祠长40米、宽17.5米,两边建有"议事厅"、"生活区所"、戏台和其它配套建筑。主墙角翘起,八只大鳄鱼凌空而立,马头墙高低错落,麒麟怪兽傲立其间,交替起伏,优美的韵律令整个建筑群显得既壮观又优雅。主厅内的两根楠木大柱柱围达5.1尺,柱上悬挂的一幅楹联特别引人注目:"惜衣惜食缘非惜财而惜德,求名求利只须求己莫求人。"屋脊的八条鳌鱼栩栩如生。更有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大门枋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御笔题赐的"第一世家"匾额。
昌溪乡
昌溪乡
朱元璋御笔题赐的"第一世家"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草龙舞"选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举行,此时正值气候渐变干燥,为防火患,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故在中秋团圆日举行"舞草龙"活动,一来可以增加节日气氛,二来可以广泛提醒村民防止火情,保一方平安,同时还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之意。扎制草龙的材料主要是竹篾、稻草、麦杆等,一般长20米,在手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手下,草龙形状酷似真龙,龙头威武神气,龙鳞清晰可辨,龙体遍插神香,轻巧机灵且活节相连,便于舞动。入夜,舞龙队伍从村头出发,途经村中主要街道,直至村尾。所到之处,锣鼓声、爆竹声不绝于耳。经商的店铺此时也会敞开大门,用爆竹、百子迎接神龙的到来,图个吉祥如意、生意兴隆。"草龙"随着锣鼓声翩翩起舞,或摇头或摆尾或盘旋或昂首。在表演结束后,又会用礼花将神龙送至下一站。行至村尾,在群众的热烈欢呼声中,将"草龙"送入昌源河中,龙归大海,举村平安。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昌溪乡
丰口四面坊位于歙县许村镇丰口村村口公路旁,牌坊一侧是悠悠流淌的富资河,四面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为旌表歙县丰口氏官员郑绮(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曾任四品云南按察司佥事)而建。四面坊形制独特,四柱并排牌而建的古牌坊在徽州屡见不鲜,而四柱四面立体形的牌坊实属罕见,与位于歙县古城徽州府府衙附近、声名显赫的八脚牌坊—许国石坊建式类似,不过主人官阶与许国相差甚远。
丰口四面坊
丰口四面坊
许村许村,坐落于歙县城西北20公里处许村镇,源于东汉,唐以前为歙北要冲。许村古称富资里,南朝梁时,新安太守任昉看中当地风水,辞官归隐于此,村名遂更为"昉溪"。唐朝末年,户部尚书许儒为避战乱,徙居于此,嗣后人丁兴旺,改名"许村",大学士许国、末代翰林许承尧均是许村后裔。宋仁宗钦赐为国捐资的许克复为"大宅世家"。王安石为《古歙许氏宗谱传》做序。许村历史上先后共出进士四十八人,为徽州古村落之最。南宋以后,徽商崛起,许村依托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间的徽安古道迅速繁荣,至明清时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徽商兴盛,村落建设发展迅速,今存有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古建筑余座。著名的有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观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许社林宅、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许村村落采用传统的"风水"理论,整个村落布局保留着"临许村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势。辉煌的历史为许村留下了一大批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种类多样,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在建筑、历史、学术、环境、人类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如今已成为全国各大院校建筑、艺术专业学生的写生基地。
许村
五马坊因古代太守或知府的雅号叫"五马",故名,建于明代,位于大观亭的北侧,为纪念福建汀州知府的许村人升立而造。据说此人在任期间,击退倭寇海匪立大功,因此皇帝下令从他的管辖地至许村,一路建牌坊,共99座,表功绩,现仅存两三座。坊上雕有明代早期建筑特有的"哺鸡兽"的图案,为研究明代古典建筑的宝贵标本。这一块小广场中,廊桥、牌坊、大观亭就像园林一样组合在一起。
许村
双寿承恩牌坊
高阳桥
高阳桥,属双孔石墩廊桥,建于元朝,明朝改为石拱桥,后多次翻修。桥上有廊,桥里面挂着灯笼,设有佛座,供着观音菩萨。过了桥右手边是码头遗址。下廊桥往前是一座石牌坊,大概有五楼高,上刻"双寿承恩坊",雕工十分精美。是明朝时候朝廷为许村的一对百岁夫妻而立的牌坊,在全国极为罕见。
高阳桥
高阳桥
高阳桥
高阳桥
与"双寿承恩坊"相毗邻的,是一座两层楼高的小亭阁,立于许村正街。牌扁书"大观亭",木构架,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当地文人聚会之所。
许村
许村
许村
许村
许村
许村
许村
许村
许村
许村
大邦伯祠为许村的一个支祠,建于明代,三进三开间,格局大,恢宏异常。没有门,必须从祠堂两边进,中间的楼梯仅供捧祖宗牌位上供时行走。
许村
许村
许村
上丰旧时徽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徽州降水充沛,所有住房是quot;天井加合院quot;的徽派建筑,天井的屋顶总是向着自家的院内倾斜,雨水从四面的房檐流入,汇集于院落中的明堂,称为四水归堂,以图财不外流的吉利。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流入阴沟。各进之间有隔间墙,四周高筑防火墙(马头墙),远远望去,犹如古城堡。
姬川村深渡深渡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位于新安江与昌源河的汇合处,地处黄山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历史悠久,距歙县县城约26公里。大批徽州人十二、三岁就是沿着深渡古镇旁的这条水道外出谋生的。老街幽深,古巷纵横,自古就是徽州商贾出入沪杭的必经之所和泊舟之处。
深渡镇
深渡镇
深渡镇
深渡镇
新安江山水画廊新安江山水画廊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美妙结合著称于世。现两岸生态环境极佳,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其间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秀丽的世外桃源图。若四季游江,则景色各异。春天,两岸山花烂漫,猩红的、鹅黄的、绛紫的、雪白的、一团团,一簇簇,将绿色点缀得令人陶醉。特别是那些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更是俏丽多姿,使人目不暇接。夏天,驰名中外的"三潭枇杷"由青变黄,硕果累累,逗人喜爱。秋天,正好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季节,两季山坡上的枫树、乌柏树、白果树、红叶树等,成片成片的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到了冬天,特别是"霜降"以后,两岸的柑桔林内桔果压树,立船头远望,恰似在绿色翡翠上缀满颗颗红宝石,游船仿佛在画廊中航行。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
樟潭樟潭大樟树
樟潭大樟树
樟潭大樟树
樟潭大樟树
樟潭古樟,属于“新安江四十里画廊”的一个景点,相传汉代张良葬于此处,树龄逾千年,高26米,主干径达10米以上,荫地面积平方米,被誉为全国“樟树之王”。
樟潭大樟树
樟潭大樟树
樟潭大樟树
樟潭大樟树
樟潭大樟树
樟潭大樟树
樟潭大樟树
卖花渔村卖花渔村又名洪岭村,地处山青水秀的新安江上游南岸沟谷腹地,“徽派盆景”的发源地,但是“卖花渔村”不打渔不卖鱼,之所以村名叫作“卖花渔村”,是因其地形似鱼状、村人以卖花为业而名之。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的村民种植的花木盆景种类繁多,有梅花、蜡梅、雀梅、复色枫、碧桃、紫薇、黄荆、杜鹃、天竺、桂花、六月雪,还有黄山松、翠柏、桧柏、罗汉松、榔榆等,尤以梅花、桧柏、罗汉松、榔榆为代表树种。该村花木盆景的造型,受新安画派的影响,也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尤以梅花桩景最为著名,它与徽州的文房四宝同时著称于世。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
屯溪老街屯溪老街全长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屯溪老街
5年11月19日的屯溪老街黄山书画院
屯溪老街
年10月4日再来到这里已经改为屯溪博物馆了一楼展厅珍贵藏品有国内最大的宋坑金星金晕砚板、法华釉瓷枕、春秋青铜器、金丝楠木徽州床。二楼主要陈列有新安画派古字画,其中有黄宾虹、汪彩白、金声等大家作品。还有程德馨酱园场景复原,程德馨酱园创建于清代,为徽派酱菜的代表。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万粹楼--中国首家古建筑形私人博物馆,糅合了徽派民居、园林、府第、商铺的风格。馆内陈列着主人收藏的大批文物,以及多件当代名人字画、方珍贵砚台。据说是国内少有的古建筑形式的私人博物馆。此楼建于年,楼高四层,采用明清时代古建筑遗存的石雕、砖雕、木雕等旧构件中的精口,按徽派建筑的风格重新组合而成。一楼"九百砚堂"陈列、经营以歙砚为主的四大名砚及文房四宝。二楼展出的是各种文物和艺术品。三楼是楼主的起居室。四楼天台是一个小小的庭院。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黎阳老街屯溪老大桥(原名镇海桥)往南,就是黎阳镇的旧时街市黎阳老街,与屯溪老街隔江相望。东自西镇桥朝西南延伸,全长1米。黎阳街分上黎阳和下黎阳,留有徽州传统风格的徽派民居数座及民国石库门风格的老宅。"明清个屯溪,唐宋个黎阳",这是老屯溪人代代相传的俗语,它隐隐地告诉了我们黎阳在昱城人心中的分量。
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
徽州自古出名茶,黄山毛峰、屯溪绿茶、祁门红茶、徽州贡菊。
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
披星独行简介
披星独行,福州某建筑设计院结构工程师,爱好摄影、旅行,平时喜欢旅行(把旅行的美好回忆用照片记在游记里)很高兴在这里认识大家。作者其它游记如下:行走在亚非大陆的十字路口——埃及行走在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星月王国土耳其非洲之南彩虹之国——南非行走一路向北——呼伦贝尔漠河行走暹粒行走、暹罗行走、韩囧十日、越南行走、行至金门、踏上宝岛台湾、庐山行、漫步上海滩、蜀道行、走进徽州、南京印象、武汉印象、平潭印象、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莫斯科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威尼斯、维也纳美泉宫、维也纳、奥地利哈尔施塔特、萨尔茨堡、巴伐利亚、康斯坦茨施泰因小镇、卢塞恩、瑞士铁力士Titlis、日内瓦、洛桑伯尔尼、莱茵河谷、卢森堡、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卢浮宫、凡尔赛宫、巴黎、塞纳河、梵蒂冈、罗马、柏林、哥本哈根、挪威印象、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走进战斗民族俄罗斯、永安安贞堡、九龙岗记忆、西塘印象、陕西历史博物馆宋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