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民谣“杀人放火长安县”,让长安人当了70多年的背锅侠!
家在长安编辑整理电影电视截图
民国时期“金周至,银户县,杀人放火长安县”,这句民谣给长安人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更可恨的的是,网络上一部分蛮不讲理的混战王八蛋,常用这句民谣地域歧视、诋毁、伤害,勤劳智慧长安人民。
听老人讲大概起源民国时期,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民国时期的周至县人民生活很富,所以称为“金周至”,户县紧跟其后,所以是“银户县”作为土著长安人一直纠结郁闷,杀人放火长安县?????到底什么原因,什么样来历?
查询了一些有关“长安县”历史资料,没有找到详细合理答案,最近热播电视剧《白鹿原》剧情一下把吃瓜群众带入动荡艰难民国年代。
年4月15日,北洋军阀河南匪首刘镇华率镇嵩军近10万人由豫西进入关中,围困西安,时间长达八个月,于11月28日解围。在西安被围期间,城内病、饿、战死的军民达数5万多人……
《白鹿原》剧情细节:西安上学的青年学生白灵、鹿兆海战争前咥煮馍、单车恋情、游戏青春,后来直面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鹿兆海参战、白灵救治伤患、再后来白灵鹿兆海收尸队······历史上浩劫西安城被围事件,则是近现代历史上西安城最为惨痛的记忆。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已不耐烦了,“杀人放火长安县”的来历?来历???呵呵!注意文字细节描述。民国时期年“二虎守长安”当时西安城原有居民10万多人,围城前后,四郊住户纷纷进城避难,加上守城官兵,约20多万人口。
人口迁移。
抗日战争时期,年6月9日,国民党军队阻滞日寇西进,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花园口决口后,河南受灾逃离大概有多万人,顺着陇海铁路一直往西走,很多都留到西安了。
河南人第二次大规模迁居西安是在年至年。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绝收。据当时估计,有万河南人西出潼关,这些人中,有多万人来到了西安。还有近万人西逃到了宝鸡。
现在西安市朝阳门内有一片区域,早期逃难过来的河南人大量聚集于此,本地人称为“豫民巷”后更名西安新城“予民里”。西安道北、二马路、自强路、太华路一带是河南人最集中的居住区。
历史电影《一九四二》河南人第二次大规模迁居陕西的历史背景,电视剧《叶落长安》也讲述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河南人在西安”的故事。
大量集中的河南饥民涌入西安严重的社会问题。贪污腐败国民党当局,面对饥民、生存、就业·····救援赈灾不力社会动荡,盗匪猖獗杀人越货抢劫横行·····看到这里应该明白谁是受害者······这才是“杀人放火长安县”产生的历史大背景。注:社会背景,民国31年(年),正是国民党长安县管理时期。
历史上长安县与咸宁县(古万年县)分治长安城达千年之久,民国初年将咸宁县并入。年9月22日分出西安城关设立西安市,年11月8日撤销西安市成立长安县城关区管辖西安市区。年复设西京市(由省会警察局主管西安市区行政),长安县治移驻大兆镇。民国31年(年)成立西安市政处,次年成立西安市。西安城关及城周边4乡,面积平方公里划入西安市。
长安县,真的这么“歪”?没听说哪个不高兴就放火杀人玩的······长安人其实只是个安静的背!锅!侠!
地域民俗文化美食纪实摄影。有记忆、有情感、有家乡味道。重怀旧,不失时尚,接地气,广知家乡,重视长安地域文化,综合有品。
点击↓↓↓下方链接往期历史精彩
一段尘封长安县与西安市隶属关系史,你有和脸不待见“长安县”
直击高考,长安区南街小学考点高考纪实!
记录:女儿蚕宝宝开始吐丝啦!还是金黄色的·····
大田花海浪漫紫色,诗情画意长安秦岭山下,梦一样薰衣草园!
开镰了割麦啦!长安农村虎口夺粮,收麦子场景也可以如此美!
这才是长安农村老家端午节味道,80多岁老奶奶包粽子!
酸辣清爽适口,长安路边搅团小店,老板来上一碗浆水鱼鱼!长安一处被爬山虎吞食遗弃,农家“绿房子”没有主人只剩凄惨的美!长安巧媳妇手擀面PK白鹿原仙草油泼面,看谁面筋耐嚼味道香!酒铺印记!长安秦岭终南山下,成距西安最近炫酷七彩涂鸦村!实拍大兆瓜农辛勤劳作触景生情,农村出身,一道挥之不去心酸场景!长安老食客的美味享受,羊血饸饹,便宜量大两口饸饹鲜汤,舒坦沃野滴很!农村集市,偶见特色美食小吃,2元一个超大葱油饼!长安区鸣犊首部农村教育微电影《候鸟》撸串烧烤美爆爆,鲜香辣麻口水直流,德国原装黑啤爽到家!长安农村集市肉夹馍,馍大肉多6元一个,放点生辣子肥素不腻,嘴角流油美爆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