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峤,陈营陈姓第四祖,宋大理寺丞,他生了两个儿子:长曰据,幼曰裕。裕字叔恰,在家以经营田产为业。一日,陈峤把他们兄弟二人,召集在身边谆谆教诲:“汉桓帝时,陈实公曾为颖川长,遂以颖川为家,其后迁处州之括苍,再旺为括苍。乃祖陈昌任饶州刺史,当年黄巢作寇,天下骚动,不能回归故里,只好定民在白羊冈,至今已有六代,算来一百多年了……”
幼子陈裕意欲搬迁,遂问父亲意下如何?陈峤曾到雩紫峰寺内进香,路经昌头畈,为这里的肥美土地而赞叹不已。经幼子陈裕这么一提,不免点头称善,支持儿子迁居港东。
宋神宗熙宁甲寅七年(公元年)九月,陈裕遍访堪舆方家,测基定向,相厥攸宜。时有廖精金其人者,精于地理堪舆之术,路过白羊冈,陈裕邀其至家,杀鸡备酒,尽情款待。翌日,陈裕把迁居港东的意图告诉他,请他给予指点。廖精金经常来往于饶广之间,对此处地形熟悉,当听到陈裕适应居港东的打算后,不免频频占头,连声称道路:“好主意,好主意。”接着他告诉陈裕:“适居港东,营建新村,必须坐壬子向丙午,以杏树为标记”。陈裕又恳求道:“先生料事如神,请留下预言,指点迷津。”廖精金想了想道:“好吧,我送你两句话:千年勿离杏树下,万代莫改子午门。说罢,扬长而去。
陈裕果真带领三个儿子:念一、念七、念九,来支港东田畈寻找杏树。他们忍饥挨饿跑遍田头地角,不见杏树踪影。这时夕阳西下,见田畈中有间矮屋,忽然升起袅袅炊烟。他们见惊喜万分,情不自禁地言道:“这偌大的畈野上竟住了家”。他们跑了过去进门一问,原来是一间庄屋。他们一行在这庄屋门前,驻足歇息,忽然发现门前有颗杏树。复进屋问道:“敢问老丈这里是什么地方?”庄屋主人是一年过六旬的老汉,他笑道:这里原来就是一块屋基,人搬走后,屋也拆了,只剩下这棵杏树,所以人都称它杏基下(即今陈营镇下陈村)。
陈裕终于找到杏树下,不由得满心欢喜,带着一行人披着夕阳西下的余晖,匆匆地赶回白羊冈。陈裕回村后,把这事跟兄弟们一说,他们无不欢欣鼓舞。不久,陈裕父子请来工匠,伐木辟土,营造新居。转眼秋去春来,房屋均已落成。他们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家一百余口,从白羊冈迁到杏基新闻居。
一天陈裕跟儿孙们一块聊天,大儿子念一恭立一旁,言道:“父亲,我们家搬来溪东已有数月,村庄规模初具,圣人云,名不正,言不顺,应当为新村取一嘉名才是。”念七、念九等均有此意,只待父亲作主。陈裕点点头,开言道:“此村是我们陈姓所建,就取名:‘陈营’”。众人听了点头称善。
陈裕迁入新村后,人丁兴旺。接着,白羊冈居住的陈姓陆续迁移到陈营村来居住。
(《我家万年》投稿:
qq.涔岄瞾鏈ㄩ綈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鑽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