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地方的由来
上饶市得名:上饶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东邻浙江,西接安徽,南连福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的称谓。自东汉建安年间设县以来,上饶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这里历史悠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环境优良、经济强劲。自古以来就以“山郁珍奇”、“上乘富饶”而著称。
一:信州区
信州区原为上饶县地。已有多年历史。唐乾元元年()筑城墙已来,历为州、府治所。乾元元年(),再度析出重置,隶于江南东道信州。故此命名,沿用至今。
二:广丰区
唐武德四年(年),设永丰镇,以镇北有永丰山而得名,属饶州上饶县,此为广丰建制之始。乾元元年(年),置信州,同时析上饶县东南部置永丰县,并益以衢州须江县(今江山市)之西南地,治永丰镇,是为建县之始,隶信州。元至元十四年(年),隶江浙行省信州路。至正二十年(年),朱元璋部将胡大海攻取信州路,改广信府,辖永丰县,仍隶江浙行省。清沿明制,雍正十年(年),准江西巡抚谢昊奏,改广信府永丰县为广丰县,沿用至今。年3月,中国国务院下发《关于调整上饶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批准撤销广丰县,设立上饶市广丰区。年6月6日,“广丰区”正式挂牌成立。
三:德兴市
南唐升元二年(公元年)改邓公场置德兴县,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而定名。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年7月改为江西省直辖市,由上饶市代管。德兴是历代银场,南朝陈开始采银,故又称“银城”。
四:上饶县
东汉建安年间,魏、蜀、吴三国分立,县地属吴。建安初(—),吴析余汗县东境置上饶县,一说因傍上饶江(今信江)得名,一说因“山郁珍奇”得名,属豫章郡。十年(),析上饶县地立建平县。十五年,分豫章郡立鄱阳郡,领九县,上饶县隶之。《新唐书·地理志》载:“上饶武德四年()置,隶饶州,七年省入弋阳。”《广信府志》载:“唐武德四年,设洪州总管府,林士宏降。改鄱阳为饶州,复葛阳置上饶县。县得名始此。”
五:玉山县
玉山建县已有余年历史。始建于公元年,分衢州须江(今浙江省江山市)、常山和饶州弋阳三县之一部置县,隶江南道衢州。因境内有相传天帝遗玉而成的怀玉山而得名。从建县至宋、元朝期间,玉山先后隶江南东道(路)信州、江浙行中书省。至明朝洪武四年(公元年),因漕运不便,随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
六:铅山县
南唐保大十一年()置县。因永平镇西四里有铅山,遂以山名县,隶信州。 年7月,县治所迁河口镇。河口镇因地处闽浙赣边,有水运之便,形成周围省、县的货物集散地;明清时期商业盛极一时,号称“八省码头”,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
七:横峰县
横峰于明嘉靖39年(公元年)建县,原名“兴安”。至于为何改名横峰县,恕小编才疏学浅,不得而知。也请哪位高人不吝赐教,让小编有个学习的机会,感激不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岑阳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体是“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的格局。
八:弋阳县
弋阳历史悠久,据《今县释名》记载:“县治在弋水之阳,曰弋者,以水形横斜似弋也。”据《太平寰宇记》:“水口有大石,面如镌成弋字,故名。本后汉之葛阳县,(隋开皇九年)改鄱阳郡为饶州,葛阳属之。同年上饶县又并入葛阳。次年失县印,奏请迁移县治。开皇十二年,县治迁于弋江之北,改名弋阳县。
九:余干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建县,讫今已有年历史。以境处余水之干得名为余干县。县政府所在地玉亭镇位于余干县中心,陆路距南昌56公里、景德镇市公里、鹰潭68公里,位于三市之中;向东至上饶市区公里,素有“八省通衢”之称。特产主要有余干辣椒、红毛鸭、卢家肉鸽、瑞洪乌鱼、瑞洪神口香猪等。
十:鄱阳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年)置番阳县,治今址,以处番水之北得名,属九江郡。吴芮时为番令即此。西汉名鄱阳县,属豫章郡。建安十五年(年)属鄱阳郡,为郡治,郡县均治今古县渡。三国吴赤乌八年(年)鄱阳县还治今址。
十一:万年县
明正德七年()析鄱、余、乐、贵边徼之地设县,以县治于万年峰之阳而得名。建县时隶饶州府。清,隶属仍旧。年隶浔阳道。年废道,隶于省。年隶第四行政区。年改隶第六行政区。年4月28日万年解放,先后隶鄱阳、乐平、浮梁专区,年9月隶上饶专区,年10月隶上饶市至今。
十二:婺源县
婺源的解释,归纳各派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婺水绕城三面”,故名;二是“旧以县本休宁地,曾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故名;三是“以县东大镛水流入婺州”,故名。自公元前年到解放前属安徽管辖,今是上饶市下辖县之一,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铜都德兴市,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来源:上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