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年间,天下大乱。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下一家,同享太平”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等口号,乃是民心所向的农民起义。定都天京后,其统治阶级却腐败滋生,争权夺利,内讧不断。到了后期,为补充兵源和搜刮物资等目的,横跨江南数省来回烧杀掳掠,各地已是满目苍夷,民众由此苦不堪言。
年3月,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从安徽祁门进入江西,一路上势如破竹,先后攻陷广信、抚州、建昌等各州县,掳掠平民达十万之众,浩浩荡荡。所到之处,官民闻风而逃,瑞州(今高安)、上高、新昌(今宜丰)、万载等地已是风声鹤唳。
一、新昌县人心涣散、万载县众志成城
话说新昌县仅年这年,就撤换了三位知县,这是新昌县历史上非常少有的现象。新昌县自清廷建立起,因历史原因,赋税本来就过重,此时天下大乱,战火蔓延,对外贸易全部停滞。为搜刮战争款项,几任知县又强执行清廷的强征暴敛政策,造成官绅不和,政令不畅,均无所作为而走。赵璞庭,字詠荃,江苏阳湖监生,由县丞升知县。年,赵璞庭出任新昌知县,可以想象,他的日子也不会好过。面对太平军逼境的态势,新昌县士绅却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省抚台要求各县招募团勇防堵自保,传达到各乡,仅宣风乡(今石市)先响应。经史料分析发现,宣风乡先组团勇的原因,则归功于时在县署任职员的卢福谦,他亲自回到老家操办此事,并担任宣风乡团总职务,团局设在十都(今石市星溪村)。其他乡则鲜有动作,整个县境防堵能力可想而知,导致一年内,县城两次被攻陷洗劫。尽管士绅们后来醒悟,放下成见,投笔从戎,舍生取义,但为时已晚,最终酿成被屠城的严重后果。
万载县的情况则与新昌县截然相反。知县魏邦达于年到任,他平时笼络当地士绅,为他们排忧解难,故在当地声望很高。年,为防堵太平军进入万载,他召集众士绅谋划组建团勇,士绅们一呼百应,不久就自筹资金组建起了保安、保和、保泰等三个营勇。所谓的营勇,是由团勇改编而来,配有火枪和火礮等热兵器,战斗力高于团勇,如湘军,就是由众多营勇组成的军队。有了三个营勇后,魏邦达又发动县城各祠征召数千男丁来组建祠勇,用于万载城防守,可谓考虑周全。其他各乡士绅也积极响应,先后组建天保、观溪、漳源、博字、忠字、义字、同兴等团勇,声势浩大。
二、新昌城两次沦陷、万载县保境成功
年4月1日,太平军先后攻陷瑞州、上高,又直逼新昌县。赵璞庭只能急令宣风乡团勇分兵扼守凌江各战略要点。太平军在遇到宣风乡团勇顽强抵抗后,乘夜色绕过宣风乡团勇阵地,轻而易举地就攻陷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县城。赵璞庭因此遭到弹劾,但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主动要求“督勇自効”。
6月18日,新昌城又被太平军攻陷,但这次是屠城,赵璞庭被杀。宣风乡也遭到太平军的五路围攻,其团勇头领全部殉职。全县数千人死亡,掳去壮丁无数。仅芳溪南田一村,6月20日至23日四天,族谱记载该村男丁被掳五十余,后都杳无音信。
话说在新昌城第一次陷落后,天平军的前锋一路直逼万载,此时万载县早有防范。
年4月8日,驻守在万载高村的保和营与新昌举人王保仁率领的团勇配合,四处出击,在广贤乡港口(今车上港口村)击溃太平军。
4月24日,万载的保安营联合天保、观溪、漳源、博字、忠字、义字等团勇又取得万载罗城的防堵胜利。
5月1日,万载保和营乘势又派出由五十二名乡勇组成的敢死队,乘夜色行军六十里,袭击驻扎在新昌县广贤乡刁枥(今芳溪刁枥村)的太平军,太平军吓得退回到新昌城。至此,万载军声威大振。
万载保和营管带廖连城可谓表现非凡。廖连城,字明亮,号荆山。万载高村人。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年)优贡,征战多年后,又于清同治元年(公元年)中举。万载县城曾于年和年两次沦陷,商户被掠夺一空,士绅们痛定思痛,自出费用召募乡勇。年4月,廖连城和举人彭寿颐在高村组建团勇。年团勇又改编为保和营。廖连城并非武生,但身先士卒,善于谋略,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从未有过败绩。第二次克复新昌城后,廖连城又带兵救援袁州,还未到达袁州时,太平军就弃城而走。一直到清同治六年(公元年),廖连城仍率领亲勇清剿境内匪患。
三、麻田战役,万载军大获全胜
新昌城第一次沦陷当晚,宣风乡团总卢福谦连夜到省抚辕请援,结果一个月过去了,仍不见援军到来。
年5月8日,年迈的彭惠畴急匆匆地赶到万载,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面见魏邦达,乞求万载县出兵解新昌县之困。
彭惠畴,广贤乡人(今芳溪新村)。清道光十八年(公元年)进士,历任湖北五县知县,指挥了湖北罗田县对太平军的防堵,并成功保全城邑,同时还克复安徽英山县,此时已告老在乡。面对新昌县的状况,不得于亲自出面乞援。
魏邦达下令万载保和、保泰两营于5月12日由港口出发,万载保安营于5月13日由罗城出发,天保、观溪、漳源、博字、忠字、义字、同兴等团勇跟从,万载军在广贤乡芳塘(今芳溪集镇)与熊朝升、王保仁的长塍港团勇汇合,集结待命。同时,铜鼓营也加入到进攻部队。
太平军打探到万载军几乎顷巢而出,连忙向瑞州求援,瑞州增援数千太平军来助防。
5月16日,针对敌情,万载军商定分班迭攻。
5月17日凌晨,万载军分三路进发,一路由保和、保安两营勇走刁枥大路,一路由天保、观溪、漳源、博字、忠字、义字等团勇两翼协同,一路由保泰营勇和同兴团勇走广贤乡南田(今芳溪南田村)小路。
八时左右,廖连城率领的保和营先抵达寒婆坳,在距宣风乡麻田(今黄岗山垦殖场五里村麻田组)两里时,约五千驻扎在麻田的太平军蜂拥迎战。保和营勇使用枪和礮等火器击杀其骑兵十余名,先锋刘维富率乡勇乘势击杀,遏制了太平军的中路进攻。此时义字团勇从侧翼赶到,发现太平军的旁路部队已架起劈山礮,义字团彭才懋率乡勇飞速赶上,杀死点火士卒,缴获劈山礮。太平军为夺回劈山礮,又一拥而上,双方短兵撕杀多时,幸保安营勇到达,使用劈山礮和排枪击杀太平军无数。同时忠字、博字、天保、观溪各团勇左右竭力助剿,之后保泰营勇和同兴团勇也赶到,进攻太平军右路。交战至中午,双方久持不下,廖连城独自带一支乡勇由左山绕到太平军背面,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太平军才开始败退。万载军一路追杀到新昌城下,因天色已晚,下令收兵,返回芳塘。
麻田战役,太平军损失三百七十余人,被生擒二人。
四、三面围攻,万载军克复新昌城
年5月20日,万载军从芳塘进至新昌城西面。西门被耶溪阻隔,仅有平政桥可出入,太平军为防万载军进攻,在桥上早就设了三道阻挡卡。万载军刚到达,太平军数百人拥过桥来应战,被万载军击毙数十人后,遂败退过桥,又因拥挤坠水溺死无数。万载军随即拆毁桥上的三道卡,太平军见状,慌忙关上城门,闭城不出。
万载军见情重新部署。由廖连成等率保和营勇和天保、同兴、博字各团勇围攻南门;由张弼臣等率保安营勇和观溪、漳源、忠字、义字各团勇围攻西门。
张弼臣先用礮轰倒西门城楼上的一座望楼,伤亡太平军数十人后,遂分兵浮水过河,围攻北门。
万载军从三面围攻,礮声惊天动地,太平军不敢站在城楼上,一直到日暮才停止。
5月21日凌晨,万载军又开始三面围攻。太平军见势不妙,打开东门,退到棠浦,新昌城遂被克复。
当时彭惠畴向万载乞援时,曾答应由新昌县提供粮饷给万载军,可是克复县城后,筹办不力,万载军等待半月,只拿到新昌县官绅两万石粮的白条返回万载。因无饷难为继,保和、保泰两营勇解散。万载县对新昌县的不满,可从赵璞庭在新昌城第二次被围时没有向万载求援得到证实。
五、临时组勇,廖连城再克复新昌城
年6月16日,赵璞庭错估形势,不在八叠岭关隘重点设防,急于立功表现,顷全县团勇去“解放”瑞州。太平军得知新昌城防御空虚,从义宁(今修水)发兵直指新昌城,赵璞庭慌忙从棠浦回援。此时太平军已将县城三面围住,回援部队只得从南门潜渡入城。城内无军需粮草,外又无援兵,人人自危。
6月18日衙役叛变,开启东门,转入巷战。赵璞庭被捕,不屈而亡,全城惨遭屠杀,房屋大部分被毁。
不久,太平军前锋到达罗城,魏邦达忙令廖连城起兵阻剿。这时廖连城抱病在家,以“欠饷而乡勇呼应不灵”回复。魏邦达赶到廖连城住处,承诺将欠饷补齐,于是廖连城召集旧部,立马就组建起保和营勇。
6月22日,廖连城率部到达藏溪,与太平军相遇,这时保安营张弼臣率部也到达,再加上当地各姓壮丁,人数达到数千人。突闻鼓声四起,太平军大惊,退回到新昌县境内。
7月8日,廖连城率保和营勇等部队进军新昌县。一路上谎称湘军鲍超和李元度的军队,太平军弃城南走,万载军又克复新昌城。
注:万载军两次克复新昌城事件,不知何因?在同治庚午《新昌县志》和《盐乘》中仅一笔带过,不见其详。
六、结语
《旧唐书魏徵传》中唐太宗李世民曾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待历史,今人应抛弃成见和意识形态,客观地对其剖析,明其兴替,知其得失。通过此段不为世人所知的历史,可得出结论:如果当时新昌县官绅不陷于内讧,不至于丧师失地;如果当时新昌县官吏不苛政于民,也不至于人心涣散;如果新昌县各氏族不置身于度外,也不至于饱受掳掠。
另外新昌县没有出现像万载廖连城这样善于作战的人物,也是咸丰辛酉年时期新昌县之不幸。
如天宝乡的邹鸣祥,清咸丰早年曾在南昌、武宁与太平军作战有功,后告病回乡。见邑情告急,自费募乡勇百名解新昌城之围,又帮助赵璞庭训练八乡团勇,后被征调至铜鼓营,八乡团勇又随之涣散,毫无战斗力。6月16日新昌城再次被围,赵璞庭此时陷于绝境,能做的仅是飞书向铜鼓营求救。当邹鸣祥率铜鼓前敌营到达双峰时,得知城已陷,赵璞庭已死,便愤然冲入城内,直至力竭中枪而亡。
又如宣风乡的卢履泰作战勇猛,但不知进退,不幸中埋伏,亡于上高浮桥。
新昌县发生的辛酉之难,相对于万载县而言,新昌县官吏固有其责任,说到底还是邑人冷眼旁观的态度在作祟。当太平军席卷赣西北时,谁又能独善其身呢?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从此之后,县域经济自乾嘉鼎盛以来,堕入没落,沦为赤贫,当为世人一镜。
(请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