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正式发布《刘念爱情地图》。
本文是第一篇。
总共字。这还仅仅只是原定篇幅的一半。
本文专讲《刘念爱情地图》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它为什么是“史上最强爱情攻略”。
我将在后天(10月10日),更新第二篇。
再接下来,我会在抖音和B站开直播和大家互动。帮助大家学习。
直播的频率是一周三播。地址到时候再通知。
而此后连载的频率,则是一周一篇超长文。每周六更新。
(这是我的正式作品,我必须严肃对待)
现在正式开始。
一、“分析型”情感理论
为什么说《刘念爱情地图》是“史上最强爱情攻略”呢?
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的。
这么一长串名字,看起来有点唬人是不?
但这是真的。
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刘念爱情地图是一部“分析型”情感理论。
它不同于传统的情感理论。
传统情感理论,在实操层面教的是:
如何追求/吸引男人,
如何追求/吸引女人,
如何经营好亲密关系,
如何挽回爱情。
这些情感理论,把男人/女人当做一个整体。研究的是人的共性。
它们默认全天下的男人都是一样的。全天下的女人也都是一样的。
而《刘念爱情地图》,作为“分析型”情感理论,教的是:
如何追求/吸引这个男人(而不是别的男人),
如何追求/吸引这个女人(而不是别的女人),
如何经营好跟这个人(而不是别人)的亲密关系,
如何挽回这一段爱情(而不是别的爱情)。
《刘念爱情地图》认为:每个人都不同,每段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所谓“千人千面”,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某大学男生是吉他高手,唱歌也好听。
他平时很低调,大家都不知道他才艺出众。
在某次学院组织的晚会上,该男生上台弹唱两曲,惊艳全场。
当场就有八个女生被他吸引。
为什么弹个吉他就能吸引这么多女生呢?
传统情感理论会从宏观的角度给出解释(或编造出解释)。
比如:
上面这段解释,就运用了进化心理学的理论。
七绕八绕的,扯到了人类的进化上面,听起来貌似很“科学”。
可这八个女生被吸引的真实原因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个女生听得泪流满面。她想起了自己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爸爸。爸爸当初就是弹这首曲子哄她入睡的。时隔多年,又听到熟悉的吉他声,内心万千情绪涌起。她差点想上去抱住这个男生。
第二个女生兴奋不已。她预感到,该男生拍抖音肯定能火,不仅能赚很多钱,还能把自己也带出名。一定要把他变成男朋友!然后怂恿他做网红!
第三个女生做起了白日梦。她从小就喜欢光芒四射,特别能拿得出手的男生。搞定这种男生,关键时刻成为焦点,别的女生都会羡慕自己。她闭眼想象这是自己的男朋友,他正在为自己唱情歌。唱到最后,他会看向自己,所有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第四个女生最朴实,她就是被该男生的歌声,琴声,以及认真弹琴的样子给吸引了。
第五个女生看着该男生拨动琴弦的修长手指想入非非,甚至感到下身一股暖流涌出。她想起了昨天看过的本子。漫画男主角也是手指修长的吉他高手,从背后抱着一丝不挂的女主角,用弹琴的手法挑逗她的敏感词……
第六个女生在台下第一排,本来没太大感觉。而该男生在演唱时进入了状态,和她深情对视了几秒钟。女孩从小就害羞,一和男生对视就紧张,这次没躲过,突然心就怦怦直跳。缓过来之后,再抬头偷偷看他,竟觉得他认真弹琴的样子好帅……
第七个女生一直想学吉他,但只是想想而已,从没行动。她经常幻想自己在台上抱着琴,优雅地低吟浅唱,所有人都为她倾倒。今天这个男生,就是她一直想要成为的样子。瞬间就动心了。
第八个女生平时就认识吉他男。他们之前关系就很好,老是相互调侃打趣。平时觉得他贱贱的很可爱,却根本不知道他吉他弹得这么好。今晚,她被他的这种反差和深藏不露给吸引了。
以上,就是我们在生活中被异性吸引的无数个瞬间。
看起来是被同一种魅力吸引。
实际上心动的原因各有不同。
它们取决于每个当事人不同的心理生理状态,不同的生活经历,对异性的不同偏好,等等等等。
传统情感理论面对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完全抓瞎。
而“分析型”情感理论就能让你洞若观火。
假如你看过《刘念爱情地图》,这次晚会你也在现场。
当事后大家谈论起“某男生弹两首曲子吸引了好几个姑娘”这件事。
别人聊的都是“女人呐,都是这样。文艺男弹个吉他就让她们花痴了。”
只有你知道,她们被吸引的原因各不相同。
如果你正好认识其中几个女生。根据你对她们的了解,你很快就能判断出,她们分别是因为什么心动。
如果有某个男生(不会弹吉他)想追这些女生。
你还能精确地指导他:追哪个女生,要采取怎样针对性的策略。
追不同的女生,策略也不同。
以上就是传统情感理论和“分析型”情感理论的区别。
讲到这里,各位大家能初步理解什么叫做“千人千面的系统化爱情解决方案”了。
下面开始进一步讲解。
二、两性相处中的三条公理。
要学好《刘念爱情地图》,你首先得接受三条不言而喻的公理。
如果你不接受这三条公理,那你不用往下看了。《刘念爱情地图》并不适合你。
这三条公理是:
1、追异性,不存在广泛通用的套路。
2、想经营好爱情和亲密关系,不存在广泛通用的方法。
3、不存在通用的魅力,能吸引所有异性。
通通都是因人而异,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述三条公理,本来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压根不需要多解释。
但我做情感12年来,悲哀地发现,无数人都误以为有“通用的追求异性的套路”,“通用的经营爱情的方法”,以及“通用的吸引异性的魅力”。
所以我还是简单讲讲这三条公理。
2.1公理一:追求喜欢的异性,不存在广泛通用的套路。
就以男追女来说明吧。
2男2女,四种情况。
张三追小翠
张三追小白
李四追小翠
李四追小白
根据爱情地图分析后,很可能得出的最佳方案截然不同。
张三要追小翠,就得带她去飙车去浪去野。
李四要追小翠,就得多和她走心,深度沟通。
别看是追同一个妹子。追的人不一样(条件、气质、性格等),适用的方法就不一样。
最后小翠喜欢张三,可能是因为张三带来的刺激感和性张力;喜欢李四,则是因为李四是世界上最懂她的人。
每个人,都可能因为不同的原因,喜欢上不同的异性。
再来看张三。
他要追小白,方法可能和追小翠又不同。
张三还是那个张三,但追的对象换了,适用方法就不一样了。
他带小白去浪去野去飙车是没用的。
他得多参加有小白在的群体活动,各种party什么的,在群体中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高价值。显得自己玩得开,拿得出手。小白就吃这套。
再举个别的例子。
很多情感专家都说:异性是吸引来的,不是追求来的。
前半句是对的。
确实很多情况下,爱情的产生就是“被吸引”。
可后半句是错的。
“追求”在很多时候也特别管用。
是你不会追而已。
有人之所以会被这句话洗脑,对它深信不疑。很可能是,这句话激起了人们的痛苦回忆。
人们不喜欢过去的那个总是追求失败的自己,于是也讨厌上了“追求”这个行为。
事实上,你吸引也可以,追求也可以。
而且吸引通常只适用于你和对方还不太熟的时候。如果你和对方很熟了,对方完全知道了你是个什么德性,却依然没被你吸引的话。你再想着制造吸引,就很难了。
但这时,有很多别的解决方案能帮你,“追求”还只是其中之一。
还有“捕猎”,“诱惑”,“感召”,“说服”,“性张力区唤起”,等等等等,几十上百种方法。
是的,你没有看错,“说服”也可以,有一部分人真的吃这套。
这些方法怎么操作,适用于哪些情况。《刘念爱情地图》都会教。
各位看,这里就有很多种方法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
绝非只有“吸引”一条路可走。
2.2公理二:想经营好爱情和亲密关系,不存在广泛通用的方法。
有的伴侣,适合相互促进的,共同成长的亲密关系。
有的伴侣,偏偏就不喜欢什么狗屁成长。生活本来就很累了,还成长个屁。一起轻轻松松地看剧啪啪吃吃逛逛最舒服了。
有的伴侣,讲究平等,和谐的关系。
有的伴侣,就不要平等。比如一方比另一方成熟,总是教对方东西,仿佛师生一样。老师拥有了塑造伴侣的价值感,学生则得到了成长,多好。或者是一方说了算,另一方跟随,俩人都开心。
有的伴侣,遇到问题就好好沟通,感情特别好。
有的伴侣,遇到问题就喜欢吵架,吵完了就狠狠地啪啪啪,感情一样好得很!
哪来什么通用方法?
每一对情侣都有最适合他们的相处方式。
曾经有个妹子,谈过4个男朋友,都处得不好。
妹子觉得特别苦恼。
她看了很多“如何处好亲密关系”的理论,总结了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
比如原生家庭的影响啊,依恋关系啊,沟通模式啊,缺乏安全感啊,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搞得她相当自卑。
她来找我的时候,“爱情地图”还没有成型。我和她分析探讨了一个多星期。详细回顾了她以前的恋爱经历。
她才发现,自己确实存在各种问题。可另一方面,要跟之前的4个男朋友处好,方法也都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
就拿相处模式来说,对其中一任前男友,就得小鸟依人,要依恋他,满足他的呵护欲。
而对另一任则正好相反,得呵护他,被他依恋。
而就亲密关系的形态来说,有一任前男友喜欢那种“帮助她成长”的相处模式。就像是贺涵对罗子君一样。有“带领女朋友成长”的成就感。但她却有一股冲劲,不习惯这种当学生的模式,也不明白男朋友的需求,总是和他较劲,最后闹得分手。
而下一任则明显喜欢她的冲劲,喜欢和她在学业上良性竞争,在你追我赶中加深情感。她却因为上一任的缘故,回避了这种竞争,怕影响感情,导致感情又淡了。
差不多分析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女生虽然都分析明白了,最后却抱怨:谈恋爱好累。跟每个人相处方式都不同。
我告诉她:
如果看明白了不合适,为什么要继续呢?
你以前谈恋爱,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你的前男友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亲密关系范式。
这也和男方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原生家庭影响有关。
并不存在通用的亲密相处模式。要具体对象具体分析。
你了解他们之后,知道了相处方式的不同,不是让你伪装自己,迎合对方的。
那样确实累,也不长久。
长期的亲密关系里,伪装和玩套路是没用的。时间长了,我们都会暴露真实的样子。
你了解对方,了解这些相处方式的不同,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做选择。
如果确实不合适,那就果断分开,做朋友也挺好。
那个喜欢当贺涵的前男友,你看明白了他在关系中的需求,你也知道自己不愿意当罗子君,确实处不来。沟通也无效。那就说明你们不合适嘛。你就得早做决断。
做出更好的选择,这样就不累了。
2.3公理三:不存在某个通用魅力,能吸引所有异性。
“魅力”这个话题比较特殊,我需要多讲几句。
很多人都混淆了“实力”和“魅力”的区别。
假设某个男神张三,拥有美国队长的身材,彦祖的外表,马云的财富。他的魅力能吸引绝大多数女人吗?
答案是:张三只能凭魅力吸引一小部分女人。但他能凭实力轻松得到他想要的任何女人。
什么意思呢?
比方说,有个女人。
她们认识张三的第一天,可能有80个都会情不自禁地多看他,因为张三超帅。
剩下的20个,对张三外表不感兴趣。
等她们和张三变得熟了。就可能只剩下20多个妹子特别喜欢张三,被他强烈吸引。
别的70多个妹子,对张三感觉也就那样。无非就是个超级有钱的超级大帅哥而已。看习惯了,也谈不上多喜欢。
当然了,她们很乐意跟张三一起玩。因为人家又帅又有钱。
但是,如果张三向这个妹子中的任何一个认真求婚。99个都会答应他。
拒绝的那一个,是脑子进水了。
因为张三条件实在太好了。
妹子就算没有被他吸引,也无所谓。只要不讨厌,处得来就行。
嫁给超级有钱的超级大帅哥,这多赚啊!这便宜占大了!
傻子才拒绝他的求婚!
这就叫做“一力降十魅”。
力=实力。
魅=魅力。
你以为超级大帅哥张三想得到谁就能得到谁,是靠他的魅力吗?
错了,人家靠的是实力。
张三几乎可以从女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
但是,喜欢张三的女人,比你想象的要少得多。
“只要变得足够帅,足够有钱,就能吸引绝大多数女人”,这句话是错的。
“只要变得足够帅,足够有钱,就能得到绝大多数女人”,这句话才是对的。
大美女吸引男人也一样。
某个超级大美女,她想跟身边任何一个男人谈恋爱,都不会被拒绝。
你以为她深深吸引了这些男人吗?
不是的。
她再漂亮,身边也就有几个男人为她失魂落魄而已。
别的大多数男人也就觉得“嗯,她很漂亮。如果是我女朋友,相当拿得出手。啪啪啪也带劲。”
仅此而已。谈不上多动心。
顶多做个白日梦幻想一下。
再猥琐点就是边幻想变打飞机。
但是,她主动表白的话,几乎所有男人都会答应她。
她给点暗示,绝大多数男人都会追她。
他们真的很喜欢她吗?
不一定。
但是,不喜欢又如何呢?
就算没有对她心动。她这么漂亮,能搞到手做女朋友也很赚啊!想想就很令人激动呢!
所以,这个超级大美女其实并没吸引多少男人。
她的美貌,不是魅力,而是实力。
她这个“美貌实力”,就和富豪的钱一样。
妹子可能对某个富豪并没有很动心,但她觉得嫁个富豪挺棒的,就欣然嫁了。
就是这么个道理。
魅力能让我们吸引异性——吸引了之后,我们就很容易得到异性。
而实力能让我们直接得到异性——哪怕没什么吸引。
美女的美貌,在很大程度上是实力,而不是魅力。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美貌能给美女当事人带来很多利益,但它所产生的吸引力比人们想象得要弱得多。
很多时候,男方对美女慷慨付出,猛烈追求,是觉得自己有得赚,而不是被她强烈吸引了。
现在回到现实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无论男女,都是没有实力的普通人。
再强调一遍:我们没有实力。
作为没有实力的普通人,我们可以修炼魅力吗?
可以。
但不要神话魅力。
没有实力的普通人,修炼出来的魅力,哪怕修炼到顶尖了。也只能让20%左右的异性特别喜欢你。ta们就好你这一口。
坏消息是,还有20%甚至更多的异性,可能会因为你这个突出的魅力,而特别讨厌你。ta们看到你就烦。
剩下的,对你没感觉。
举个例子。
你是个没有实力的普通人。
但你很有性格魅力,热情爽朗又幽默,特别能带动气氛,在人群中非常耀眼。
少数异性会很喜欢你。
大多数异性也挺欢迎你,但ta们只是觉得跟你一起玩很开心,并不是多喜欢你。
还有少数异性特别烦你。ta们觉得你太聒噪了,ta们就喜欢安静沉稳的美少年/美少女,最讨厌你这种。
这才是魅力的真相。
作为一个没有实力只有魅力的普通人。爱你的人越多,讨厌你的人就越多。
再强大的魅力,也只能吸引一小部分异性,ta们就好你这口。
而那些你所以为的强大魅力,其实不是魅力,而是实力。
实力能让你搞定很多人,但ta们可能并不喜欢你。
最终结论就是:
不存在某个“通用的魅力”,能吸引大多数异性。你魅力顶天了只能强烈吸引20%的异性。别的都是路人粉。还有一部分人很讨厌你。
只存在“通用的实力”,比如钱,权,社会地位,性感美貌等。这些实力能让你得到并拥有无数异性。但ta们可能对你并不心动,ta们只是觉得自己赚了。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魅力不能让人喜欢我(顶多吸引20%的异性,而我喜欢的人可能在那80%里面),实力也不能让人喜欢我,那岂不是没法让人喜欢我了?
我的回答是:你可以通过相处和互动来让对方喜欢你啊,这才是让人喜欢你的阳关正道。魅力和实力只是你的牌面,相互和互动则是打牌的过程。但这个相处和互动的方式,也没有通用的,都是因人而异,因对象而异。所以这又回到了第一条公理:追异性,不存在通用的套路。
好了,上面简单讲解了三大公理。
1、追异性,不存在广泛通用的套路。
2、想经营好爱情和亲密关系,不存在广泛通用的方法。
3、不存在通用的魅力,能吸引所有异性。
根据这三大公理,我们可以立刻得出的结论:凡是教你,,却不教你的情感理论,基本都是扯淡。
因为它们都在教“通用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要正式进入《刘念爱情地图》的殿堂了。
三、《刘念爱情地图》的整体架构。
《刘念爱情地图》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工具箱。
里面都是封装好的成形工具,立刻可以上手用。
包括:
多种追求/吸引异性的全流程方案。
50多种亲密相处模式。
30多种爱情范式。
30多种沟通方法。
20多种挽回方案。
10多种情场高手成长方案。
等等等等。
第二部分是分析系统。
包括如何多角度地分析自己,分析对方,分析所处的环境,以及分析你和ta之间的两性关系的各类要素等等等等。
《刘念爱情地图》的新手入门路径是这样的:
第一步:先从工具箱中挑出最好用的,上手最容易的一些工具(我已经为各位整理出来了),进行广泛的实践练习(不考虑某个单一目标的得失)。
第二步: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之后,再深入学习分析系统,学习更多的工具,这样就懂得根据自己当下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适用不同的工具。
第三步:在彻底熟练之后,就把工具箱抛到脑后了,你能根据分析系统,针对当下的状况,随时开发出专属于你自己的套路来。工具箱里的工具,就相当于打lol和王者荣耀时,高手的出装。等你真正熟练了,就不需要参考别人的出装了,你自己知道在怎样的情形下,应该怎样出装。
到了第三步,就是真正的“千人千面”了。
讲到这里,我知道各位已经等不及要看我的工具箱和分析系统了。想看看里面到底有哪些东西。
别慌。
我一再说,《刘念爱情地图》是“史上最强爱情攻略”(截止目前)。
光是上面我写的这些东西,还不足以证明《刘念爱情地图》有多厉害。
工具箱怎么了?
分析系统怎么了?
多种追求/吸引的全流程方案怎么了?
找一个做内容的高手来,按照我上面的架构成心编造。他一晚上对着各种书,也能编出一套看起来很像样的工具箱和分析系统来。
虽然他的不好使,我的好使。
但读者看不出区别来啊。
所以我必须先讲讲现存情感理论的三大缺陷,以及《刘念爱情地图》的炼成史。
请你不要心急。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你深度理解《刘念爱情地图》的结构和方法论,特别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同时,你也不会被扯淡的情感理论给忽悠了。
四、现存情感理论的三大缺陷
我是08年开始做情感的。
那年我25岁,有一些成功的追女生经验,就自以为懂得了爱情,开始“传道授业解惑”。
开始教人之后,我很快发现爱情没我想的那么简单。我的个人经验远远不足以解决大多数问题。
于是我一边教人谈恋爱,一边研究爱情。
我最初的目标很简单:等我用几个月时间把爱情研究明白了,就全部整理出来,赚钱!
结果我越研究越发现自己不懂爱情。
我也逐渐意识到所谓的情感专家们,基本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各种情感理论,基本都不靠谱——无论是野路子还是学院派的。
我发现现存的情感理论存在三大缺陷。
缺陷一:大多数情感理论,都只能解释爱情的原理,不能解决爱情实践中的问题。
就以学院派的爱情理论为例吧。
它们对爱情的解释,有的基于生物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有的基于社会学,有的基于社会心理学,有的基于进化心理学,有的基于各种亲密关系理论,有的基于系统论以及家庭治疗,等等等等。
这些学术研究的最初目的,就是试图解释“爱情是什么”,而不是教你怎么去谈恋爱。
而且不同学院派理论之间,对爱情的解释还不一样。——连打架都没打明白。
很多情感专家直接抄这些理论,宣称可以解决情感问题。
这就相当于生物学家去治疗新冠病人。他对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侃侃而谈。但这跟临床治疗是两码事儿。
也相当于拿描述地球长期气候变化的理论,来预测明天下不下雨。
搞清楚爱情的原理(还不一定对),和在实战中解决爱情问题,完全是两码事。
我在开篇讲的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你运用各种两性关系理论,去分析那个弹吉他男生的吸引力,可能跟那些女生被吸引的真实原因,差了十万八千里远。
每个女生被吸引的具体原因,都各不相同。
你靠那些宏大的理论去追喜欢的人,而不是先仔细了解、分析你想追的人。基本不靠谱。
我再举个例子。
在进化心理学中,有个研究结论:“女性对于短期性对象的容貌吸引力的要求,比对于长期配偶更为苛刻。”
这个结论,直接反应了学院派的两性关系研究,有多么脱离实际。
为什么呢?
我先告诉各位,这个研究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就是研究人员广泛地发调查问卷,询问女性:如果要找短期约炮对象,以及找长期配偶,对两者的要求有什么区别。
女性面对这个调查问卷,进行了理性的思索。很多人会选择和帅哥约炮,和靠谱男结婚。
可事实上,有很多并非帅哥的男人,看起来很普通。你看他的外表和日常行为,根本不信他会泡妞。
但他精通一件事情:特别擅长做男闺蜜。
接着,他会和女生在处得很亲密的状态下,直接提出要求。
比如一起在酒吧聊天,聊到很晚了,很开怀也很深入,最后他直接邀请女生去他家。
女生并没有多喜欢他,但也不排斥他。而且女生自己也单身了很久,也很空虚,也有需求。同时,女生和这个男闺蜜在心理上感觉很亲密,有安全感。
不少女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就答应了。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闺蜜式炮友在女性的短期性关系对象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但女性在填上述调查问卷的时候,是不会想到他们的。
女性会觉得那是个“意外”。如果自己主动选约炮对象,是不会选择他们的。
这样一来,学院派的研究,就和实际情况产生了偏差。
这种偏差,是象牙塔里的做题家研究人员怎么都发现不了的。
同样是研究方法造成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我再举个例子。
现在学术机构研究爱情,无论是问卷访谈形式也好,还是核磁共振扫描大脑也好。常常需要先借助于被试来确定“爱”。
可被试对于“爱”的理解往往会产生偏差。
比如某个中年男人,和老婆感情深厚。
他虽然很久没有和老婆做爱了。但路遇持刀劫匪,他能毫不犹豫地把老婆挡在身后,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中。
于此同时,这个中年男人出轨了,和一个年轻妹子搞到了一起。
他每天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个妹子。他愿意给她买很多包包和口红。
但是,让他为这个妹子挡刀,以及和老婆离婚。那绝对不可能!
虽然这个中年男人不忠诚,不专一。但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他对老婆的爱很深厚。只是没了性的激情。
他对年轻妹子的喜欢,更多的是性的激情、征服欲和新鲜感。而不是爱。
现在我们设想一下:他被学术机构拉去做被试。
研究人员对他说:我们要研究爱情,现在请你想一想自己特别喜欢的人,我们会扫描你的大脑。
这个中年男人多半会想那个年轻妹子,而不是他老婆……
然后研究人员扫描了他的大脑,得出了,就跟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了。
我再举个实战例子:女朋友没有安全感怎么办?
这个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
大家可以自己去知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