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的具体日期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按阳历来说,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家家门口插柳条,祭扫坟墓和郊外踏青。农谚中也有清明忙种粟的说法。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就连英文说法也有所区分。
作为节日的清明节一般翻译为TombSweepingFestival或者Tomb-sweepingDay,扫墓节或扫墓日。这种翻译着重强调了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扫墓」。从节气的角度,清明被译为ClearandBright,清晰和明亮。不难发现,这种译法强调的是清明时节的气候状况「气清景明」,和其他节气的翻译出发点一致。比如立夏被译为SummerBegins、小寒、大寒分别被译为SlightCold和GreatCold。
清明节与除夕、中元节、重阳节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12月7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把「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
△晋文公画像
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该节来源于一个催人泪下的传说——割股奉君。熟悉春秋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晋文公名重耳。相传重耳被他老爸和后妈迫害,被迫出国逃亡,颠沛流离,饿了好几天,带来的仆从都大眼瞪小眼。他的手下介子推拿了一碗肉汤过来,重耳想也没想就吃了。后来才得知,是介子推割自己大腿肉熬成的汤。
重耳归国成为晋文公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献计放火焚山,本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于是,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要求全国上下,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得生火做饭,要吃冷食,故称为「寒食节」,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如今,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山西大部分地区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在清明节前两天就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青团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丰富有趣,除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体育活动,故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之所以有体育活动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所以,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伤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最后不得不提清明的传统食物——青团。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特色小吃,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入笼蒸熟,呈青色,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END
整理/谢智徽排版/谢智徽
校对/黄菊统筹/方钰堃
图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校全媒体中心
推荐阅读
青年周报·第二期
唯美!中山学院仅此一份!
莲峰说丨春风十里不如你雷锋月里学雷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