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凌晨两点,山里的夜一片寂静。
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黄茅镇洪炉村的铁山界豆腐加工坊内灯火通明,村民赖庆友和妻子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洗豆、浸豆、磨浆、煮豆浆、点卤……一板板热气腾腾的雪白豆腐不时新鲜出炉。
“每天凌晨两三点就开工了,做出来的豆腐新鲜。”赖庆友说,“品质好,才能卖得好。”
今年52岁的赖庆友,以前因为家里底子薄、收入来源少,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生活十分拮据。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赖庆友一家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夫妻俩非常勤奋。”黄茅镇帮扶干部曾令德在走访时,得知赖庆友有做豆腐的手艺,而且夫妻俩肯干能吃苦,但由于销售渠道窄、豆腐销量有限,赚不到多少钱。曾令德便为他制定脱贫计划,帮他寻市场、找销路。渐渐地,周边的学校、花炮厂等企事业单位都成了他的客户。
市场有了,产量又难以跟上。曾令德鼓励赖庆友扩大再生产。
在乡村两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豆腐加工厂的各种证照一一办妥。靠着国家给的无息贷款和向帮扶干部以及亲朋好友筹集的资金,年,投资20多万元、占地多平方米的豆腐加工厂建成。
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加工厂建成不久,一次,山里的一场大风,直接把厂房顶棚掀掉了。面对挫折,赖庆友没有服输,坚定信心,勇敢前行。就在这一年,他一家脱贫了,豆腐产业慢慢越做越大,不仅在村里规模首屈一指,还做到了镇里、产品卖出了省。
洪炉村与湖南省文家市镇玉泉村接壤,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近。起初,赖庆友在玉泉村租了一个店面卖豆腐,时间一长,便小有名气,文家市镇12所中小学校都成了他的客户。
今年3月,浏阳市迪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张文久向他抛来橄榄枝,寻求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实行订单式生产。
“合作以来,新增了柴火香干、大围山油豆腐等4个品种,产品走进了超市卖场。”张文久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以后我们还会开发更多的新品种,把规模进一步做大。”
“这是今年投资10多万元刚建成的冷库,还有烘干机、封口机、滤浆机等自动化设备。”赖庆友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量大的时候,日均消耗黄豆上千斤。今年产值预计可达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下一步,我们想办法把豆腐加工厂周边废弃的花炮原料厂利用起来,帮助他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洪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阳小平希望赖庆友带动更多的脱贫户走上致富路。
随着生产规模日渐扩大,当起了“老板”的赖庆友不忘乡邻,吸收其他脱贫户到厂里务工。刘怀兴就是其中一员。“在老板家吃两餐,每个月工资还有元,这样的日子蛮幸福的!”
现在,赖庆友家里的房子第二层楼面已经浇筑完成。“以前就是两间破烂的房子,通过危房改造,两年前建好了一楼。”赖庆友说,“今后,孩子们回来了,可以住得更舒适一点。”
都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做豆腐”,可对于赖庆友夫妻俩来说,做豆腐已不仅仅是谋生存,更是一份事业,一份坚守,一份幸福。赖庆友深有感触地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能把日子越过越幸福。”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宜春市扶贫办公室秘书科
投稿邮箱:ycfpb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