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上半年,万载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明显改善,环境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今年,万载生态环境局对标新形势新要求新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版”。
(一)回顾成绩,切实提升老百姓环境幸福感
年1-5月份,万载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计天,优良率为97.2%,1-5月,PM10平均浓度为53μg/m3,PM2.5平均浓度为26μg/m3,综合空气质量全市排名第3。年1-5月份,截止目前,全县水环境质量达到优良,主要河流断面卢洲、枣木、均车断面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其中卢洲断面达到Ⅰ类水质标准,枣木断面和均车断面达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Ⅱ类水质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断面优于Ⅱ类水质标准。4月水质综合指数提升至全省第31名,同比变好31.39%。
水环境提升方面。加快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整治。全县13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已完成,并获得中央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开展饮用水源地巡查排查。联合各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河道两岸及1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巡查排查。重点围绕影响水源地水质的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污染源和风险源进行了排查,所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组织第三方公司对全县农村(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按季度开展采样及水质监测工作,及时上报并向社会公开监测数据,切实保障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对工业园区涉VOCS工序企业进行了全面摸排政治工作。全面梳理涉及涂装、胶黏、印刷等工序化工企业7家,纳入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正面清单,并形成了基础台账存档,记录企业现状。扎实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对全县11家砖瓦企业开展季度检查,加强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控;同时重点推进我县铂睿新能源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的关停整合,目前完成园区21家企业共计蒸吨锅炉替代工作,并对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开展回头看,防止反弹;另外对已完成的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和整治的7个项目开展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效。稳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有效利用我县两个主路口安装的黑烟抓拍系统,上半年共抓拍黑烟车20辆。同时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检查工作,并与在建工地和园区企业签订了《使用、租赁尾气排放达标机械承诺书》。此次,共检测非道机械9台,签订《承诺书》4份。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目前登记台。
土壤污染防治有成效。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对疑似污染地块进行排查,进一步梳理我县可能疑似污染地块情况,目前我县列入疑似污染地块名单的建设用地共3块,已调查确认污染地块2块,均已上传至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中。指导检查废铅蓄电池转运及收集。废铅蓄电池对万载县1家废铅蓄电池转运点和14家收集网点进行了抽查,对不符合条件的收集网点要求的进行整改。规范陶瓷企业煤焦油处置。对辖区内1家陶瓷企业进行了重点指导检查,督促并指导企业建立煤焦油产生、贮存和处置台账,规范建设危废贮存场所,正确张贴危废标识;经整改,该陶瓷企业已撕去了原来“脏、乱、差”标签。
(二)万载生态环境局及时总结经验,固化好的经验做法。
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引领,围绕水、气、土三大环境要素,坚持治污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狠抓理论学习,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切实做到“两个维护”,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三化”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加强队伍管理,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主动上前,跨单位协调沟通。重点区域汽修喷漆烤漆行业整治工作,组成由万载县政府副县长袁常青带队,万载生态环境局、交通局、街道社区等部门联动开展执法检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0份。截止目前,11家喷漆烤漆企业已全部整改到位。联动监管、信息共享、协调沟通、应急保障等工作,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行政执法持续从严。做好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分别开展尾矿库专项排查、工业园区专项排查、直排企业专项排查及交叉地带专项排查。共出动8人40余次,共检查尾矿库1家,园区企业27家,直排企业14家,交叉地带专项排查1家,县城饮用水水源地1个,共发现问题5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建立并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根据筛选条件,将洪城水业万载分公司等4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清单中企业采取差异化执法监管,做到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执法干扰,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环境服务,助推万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截止目前,共随机检查企业38家,结合日常监管、网格化监管和各种专项行动,对全县工业企业进行了多频次检查,今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排查企业家次,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份,立案8起,罚款31万元,开展零点行动10次,接到投诉19起,已全部处理到位。
供稿人:万李天怡
初审:李星
终审:潘晓芳
编辑:宣教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