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讲述盛唐长安故事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刷爆朋友圈,你们都看了吗?
《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唐代天宝三载长安城在上元节(元宵节)24小时里发生的一个暗流涌动的故事,亦正亦邪的主角张小敬从一个死囚摇身一变成为长安城的拯救者,他熟知这座城市的黑白两道和三教九流并从中周旋。
这部剧之所以被网友们吹捧,不仅在于故事紧凑,少了儿女私情的注水,频频用激烈的打斗以及一环扣一环的故事情节锁住观众的眼睛;更在于其细致的还原了鼎盛一时的大唐长安。
该剧原作者马伯庸说道:写这么一部作品,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故事的编织、人物的塑造,而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
为了描述一个真实细致的长安,马伯庸很拼,查阅了大量专题论文和考古资料,多次去西安实地考察。
到底那会儿的盛唐长安,又有哪些好吃好玩儿的呢?
唐代的长安实行市坊制,也就是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先了解一下唐代长安城居民区的样子。在唐长安城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城市的街道是十分整齐的,而由整齐的街道又分割出很多整齐的街区。
皇帝活动的地方只在城市的北半部,城市南面的广阔空间都给了百姓做居民区。这些居民区称为“坊”。好几十座坊都是整整齐齐排列着,想必在规划图纸上是拿着尺子画出来的,而工匠们在施工的时候也一定是相当认真,所以才有这样的景观。
这些整齐的方格网状的街区结构,引起唐朝诗人的注意,比如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就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坊区表面的样子虽然很类似,但里面的活动内容却是多种多样。多数坊是一般百姓生活居住的,但有的坊被修建成大寺院,还有的坊被当作演兵场。坊里面还有开旅店的,一些进京赶考的士子们常常到这里租住。
长安西市,宇宙购物中心
当年长安以朱雀门街为轴,划为万年县与长安县,分领东、西二市。
长安东市由剧中张小敬所在的万年县所辖,周遭多为官宦府邸及赶考学子落脚之处,有笔行,有杂戏,有琵琶名手,有新兴雕版印刷行业,官家气重而繁华不及后者;西市则聚集了大量市井百姓与外来胡人,多鱼行、肉行、绸行、染行、米行、药行……更兼胡姬酒肆,波斯府邸甚至专门收宝的胡商。
我们今天所言的“买东西”一词便源于此时,而大唐盛世,万邦来朝的气象,在这长安西市即可窥见一斑。
西市之西的开远门,曾立土墩言“此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驻守边疆之人不做万里之行,被视作唐时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毗邻开远门的西市,则是西出长安的商旅动身前的最后一站,亦是当年胡客、胡商入长安的第一站,往来物产之丰,皆汇于此。若将长安雄城比作屹立东方的巨人,那么西市就是她为了喜迎四海宾客而张开的手掌。
而且,“以胖为美”的唐朝,绝对少不了好吃的美食。戳视频,小熊给你讲讲唐朝的美食~
其实说起大唐盛世,其中各种赫赫有名的人物其实都和我们的杭州有很深的渊源。而这部剧当中那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角色,也和杭州有很深的联系。
韩童生扮演的何执正,当他吟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时,你是不是猛拍大腿,哇,这个老顽童,不就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啊。
你可能不知道,贺知章是杭州萧山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每个小学生都会背的《回乡偶书》里,其实诗人回的就是我们浙江。贺知章非常长寿,终年86岁,辞官回乡时朝野轰动,玄宗皇帝亲自写诗赠送,太子率百官饯行,真是风光无限。
原著里,马伯庸写的就是“贺监”贺知章,易烊千玺扮演的主角李必的老师。同样,李必在小说里的原名正是历史人物李泌(bì)。他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是匡扶唐朝政局于风雨飘摇的一代功臣。因喜爱穿白衣,被唐德宗颁诏追认为白衣丞相。
但是你知道吗?正是这位西安人李泌,杭州人才喝上西湖淡水。
年,李泌到杭州担任刺史,历时二年有余。这时候的李泌,59岁,历经宦海浮沉已进入暮年。
到了杭州,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城中“居民零落”,大家不住城里,跑去靠湖、靠山而居。最大的原因是城中没有淡水。
原来,杭州这块平原起源于海潮的起落,饮水带着海潮的咸苦。加上当时的杭州,海水经常倒灌,导致地下水都是咸水,根本没办法喝,老百姓饮水只能在地势高的山上找泉水,非常麻烦。
西湖水是淡水,但如何把西湖水引到杭州城内呢?这又是个棘手的事。
李泌想了个办法,他在当时人口相对稠密的涌金门一带,一共挖了六口井:相国井、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
这六口井,不是自然汲水的那种井,其实是大水池。下面是跟西湖通管道的,有点近似于今天的自来水管道。井由入水口、地下沟管、出水口组成,中间铺设地下空心竹管,靠暗渠引水入井,把淡水从西湖引入城内。他是史上第一个把西湖水引进杭州城内的人,所创制的暗渠引水、六井供水,是杭州最早的给水系统工程。
李泌修井几十年后,“西湖”的名字逐渐深入人心。到苏轼的时代,正式在官方文件中使用了“西湖”。
遗憾的是,经历多年,李泌当年开凿的六口井,如今仅剩下一口相国井。其余都在漫长的城市变迁中逐渐消失了。
也就是说,解放路与浣纱路的那口相国井,是杭州存世罕见的唐代遗迹。
为什么叫“相国井”呢?李泌离开杭州后,回朝当了宰相,消息传回杭州,满城欢欣,为了感念他,于是把六井中最大的一口改名成了“相国井”。它也成了“福井”,据说古代杭州读书人到京城赶考都要到这里来向井里扔钱币祈福。
更多精彩内容
今晚21:55
锁定浙江经视(ZTV-3)
《茅莹今日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