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怀安微生活"看下期怀安新闻
1矗立千余年的古城堡
就单一地域而言,张家口的古城堡从黄帝筑城到民国修堡,五千年绵延不断。都城、镇城、府城、卫城、州城、县城、驿城、军堡、民堡,类型齐全。张家口地上的、能看到的古城堡仍有四百余座,柴沟堡就是其中之一。
五六世纪时的柴沟堡,西坡东洼,北泉南沟,林木葱茏,绿草如茵。清水河、二洋河、三水沟、四水滩与东洋河水汇合后向东流淌,灌溉沃野千里。
这一时期,突厥族在北方兴起,于年建立起以漠北为中心的突厥汗国,柴沟堡这块宝地成为其漠南属地。
唐太宗贞观四年(年),突厥为唐军所败,柴沟堡地为唐王朝边防要冲。唐开元二年(年),唐玄宗李隆基为巩固边防,开始在沿边扼要之地营筑军事设施,以屯兵戍守。
柴沟堡地因自然环境的优越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成为边防营垒要塞“寨沟戍”。“寨沟”营垒于开元二十七年(年)始建,夯土围垣呈正方形,其面积约为现今柴沟堡城面积的六分之一。规制虽然不大,也很简陋,但奠定了堡城的基础——“寨沟”有了“堡”的雏形。
古代的“堡”,是指“用土和石块修筑而成的小城”,也有“有城墙的村镇”“构筑的军事工事”之意。“寨沟”从始建之初,两种功能便兼而有之。
“寨沟”营垒建成后,除了官兵屯田驻戍,用于军事防御,也开始有家属随军落户。堡南深沟纵贯,地貌奇绝,堡名含“沟”也由此而来。
然而,唐末的连年混战,宋朝的积贫积弱,让“寨沟”饱受战火摧残,屋庐被毁,边防的营垒又沦为辽国的后方,墙垣颓倾。此时,堡南“沟谷”里盛长灌木丛林,辽军民取柴用之,“寨沟”被称为“柴沟”。
年,成吉思汗率军南下攻下金。“柴沟村”归元,置元人村落“柴沟营”,旧垣基被推平向四方扩展。
清康熙三十二年(年),柴沟堡始划归怀安县管辖。
随着时间的推移,柴沟堡不断完善,街道宽阔,屋宇整齐,庙寺众多,民间有“八座戏楼四峙坊,大小庙宇四十五”之说。玉皇阁、文昌阁、城隍庙、关帝庙、东大寺、古戏台等雄伟壮观,商号民宅错落有致,城外绿树成荫,良田碧野。
“覆载遍四海,感通及柴沟。城上东南隅,照耀起重楼,簷瓦接云根,柳密鸟争投。绿窗开峻岭,曲水环龙湫。空翠映朱栏,皋田抱芳州……”曾任柴沟堡守备的王柄在他的《登文昌阁述怀》中写下他对柴沟堡的印象。
进入民国时期,因京绥铁路(也称京包铁路)的开通,柴沟堡堡内铺店林立,商旅云集,市集繁华,成为塞外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
2小车站大历史
清末,《简明铁路章程》颁布后,掀起了一股自主兴建铁路的热潮。清政府意识到修建一条通向西北的铁路迫在眉睫。
张家口,是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内地通往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及沙俄的必经之地。修建京张铁路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显而易见。清政府将这条铁路的终点选在张家口市。
京张铁路在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詹天佑的指挥下,历经四年艰苦建设,于年10月2日建成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早期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让西北地区看到了现代交通时代的曙光。
京张铁路通车后,詹天佑担任了张绥铁路的总办兼总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向西北延伸。
张绥铁路,从张家口通往蒙古草原的重镇归绥(今呼和浩特),该路头枕燕晋,横贯察(哈尔)绥(远),为我国从华北通向西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年10月,詹天佑亲自测勘了张绥铁路初定路线。年2月初,詹天佑冒着严寒,再次率队实地调查,认定了“自张家口起,取道阎家屯,沿大洋河北岸绕行升高,直趋北沙城,渡大洋河、小洋河至柴沟堡,到达天镇”的线路方案。
路线正式确定后,修筑速度加快。柴沟堡火车站的建设按照詹天佑的计划,于年底通车,成为中国自建铁路史上最早的一座自筑车站。柴沟堡车站建起了候车室及直径3.96米、容量为29.44立方米的小水塔,詹天佑亲自为车站题写了“柴沟堡车站”五个楷书大字,而詹天佑的弟弟詹天佐,则担任了柴沟堡站的第一任站长。
京绥铁路的通车,为柴沟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铁路催生新气象
柴沟堡内,文明得到传播,人口迅速发展,商业日趋兴盛,工匠纷纷涌入,其时的居民达余户,十字长街商号店栈达余家。
清末民初,因商号资产倍增,资金充盈,堡中几家大商号反复切磋,商定在堡内东大街辟建固定的交易场所“银市”。于是,一个专门经营钱币买卖的行业在柴沟堡悄然兴起。“银市”每早开盘叫价,傍晚收盘停市。清末,主“炒”制钱和银两,民初,主“炒”铜币、银币,低买高卖从中获利。这种“银市”的操炒,俗称“耍银盘”。因柴沟堡是塞北的物资集散地,“银市”盛极一时。
柴沟堡依托着京绥铁路,将煤炭、煤油运进,将粮食面粉运出。堡西门外的积成、合顺等多家粮栈,拥有了自用的铁路岔道和货位,装载着整车粮食的列车不停地驶往京、津、晋、内蒙古,各地的客商往来频繁。
通过铁路,柴沟堡本镇开始代办电报,设置了电报局。年10月,冯善福等人投资元大洋购买了3.5千瓦发电机1台,供堡内十字街“聚英堂”商号照明使用。年,徐殿选在镇东南街开设了一家电影院。柴镇南街的万通自行车行,卖的车全是进口货。
在柴沟堡车站南端靠近铁路的地方,出现了一家由英国商人代理的亚细亚煤油庄,车站北头的牌号为“美孚”的永济煤油庄也开始营业。
一辆辆列车冲开的不仅是封闭的堡门,也开启了近代文明之门。
堡内先后开办了学堂、学校、乡村师范,启迪民智,开风气之先。
二十世纪初叶,“兴新学”成为时代强音,兴办教育日益风行。地方绅董董英发、李玉玺、马钟骊等人提议,将堡民们积累的一大笔用于修城的资金用来兴建学校,以惠及后人。通过参观当时直隶省一流校舍的保定师范,于年秋天在南门外建起了面积15.8亩、拥有间房舍的柴沟堡完全小学。由此,柴沟堡镇及附近农村千家万户的子弟都能入校就读。
4美食标签“柴沟堡熏肉”
不同地域的建筑有着相同相近的风格,而唯有各地的美食千滋百味。在柴沟堡,最负盛名的当属“柴沟堡熏肉”。
第二天,赵福山给主人又做了一次熏肉,味道更香。后来,赵福山自己开了间熏肉铺子,引得堡里人和外地人前来购买。一次无意间的失误,却成了柴沟堡熏肉最初的制作技法,在柴沟堡流传开来,涌现了一家又一家的熏肉铺。
19世纪,柴沟堡出现了一家叫“义盛源”的肉铺,制售的肉食香郁味醇,鲜嫩可口,生意兴隆,名噪一时,70多年间一直是堡内名列前茅的肉店。各店家争相学习效仿“义盛源”的味道。
19世纪末,当地又出了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年轻厨师郭玺,让柴沟堡熏肉的品质和名气更加响亮。
年,郭玺出生在柴沟堡一个小商贩之家。他15岁开始学艺,18岁时进入柴沟堡的“兴茂店”商号当炊事小伙计。在“兴茂店”,郭玺显示了烹调技艺的天分,仅仅几年,他对菜肴烹调十六法,样样精绝,成为当地的名厨师。
“义盛源”一直是郭玺想超越的目标。22岁时,郭玺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开起了“玺和元”肉铺。他用三年的时间,博采之长,潜心钻研,不断尝试新的熏制方法,通过“观察”“体味”与“品香”等试验,独创出皮烂肉嫩、色泽鲜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的“玺”字号熏肉。
郭玺制作熏肉匠心妙用、一丝不苟,成为民间能工巧匠中的佼佼者。历久不衰的“郭玺熏肉”被载入《中国食品大词典》。年6月,“柴沟堡镇熏肉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柴沟堡与明长城明朝中叶,在北部边疆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大规模地修筑了长城及关堡、烽燧等军事防御设施,加强了边关守卫的“九边重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
“九边重镇”之一宣府镇总兵驻宣府卫(今宣化区),管辖的长城东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治所分界处,西至西阳河(今怀安县境),全长多公里。随着这一体系的完善,逐渐形成了有别于都司系统的另一套地方军事领导体系。
宣府根据沿长城戍堡的重要性将其分为“极冲地方”“次冲地方”“又次冲地方”三个级别。而在16个“极冲”戍堡中,就有柴沟堡。
明朝,宣府镇一带长城修造未停,以成化年间为最。当时的大同、宣府军事领导左副都御史余子俊,曾上奏请修宣府长城,以独石(今赤城县独石口)为首,以柴沟(今怀安县柴沟堡)为尾。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在万全右卫城和柴沟堡各派级别高于都司的参将一名,相当于卫指挥使的守备一名。
昭化寺及其壁画昭化寺,位于距柴沟堡约30公里的怀安城镇西大街。
年,法国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第二次到中国北方考察。在10月30日至31日,经张家口返回北京时拍下了当时怀安县昭化寺和怀安县城的珍贵照片。他拍摄的昭化寺为歇山顶砖木结构,石条基础,曲槛雕栏,修廊大厦,玉龙卧脊,兽头出飞檐,有着典型的明代官式建筑特征。
据民国《怀安县志》记载,怀安城为明洪武二十五年(年)筑。城四周长米,建有城楼四座,角楼四座,形成了当时怀安城的基本格局。位于城西的昭化寺也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始建,明正统元年(年)在旧址修复扩建。明英宗朱祁镇对昭化寺特别关心,赐名“昭化寺”,意为昭化万民。
昭化寺在局部和建筑结构处理上融合了地方建筑特色。其中梁架结构所保留的明代及明代以前的建筑工程的做法,体现了工匠们灵活多变的建筑技艺,为研究古代建筑结构的演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例。
昭化寺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古代建筑上,保存于大雄宝殿和三大士殿内墙的精美壁画更是令人惊叹。壁画人物众多、题材丰富、造型生动、技艺高超。古代匠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尽显了天上、人间、地狱的众生百态,近千个人物神态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来源:河北新闻网
怀安网-怀安县第一综合信息门户网站,怀安主流媒体!
提供新闻线索,爆料送红包
唯一商务合作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和怀安人聊天
白癜风的外用药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