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广寒宫中国青年报

年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人民视觉供图(资料图片)

1月18日,北京,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大使走进中国探月工程”活动,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来到嫦娥五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体单位国家天文台,宣介《月球样品管理办法》,颁发嫦娥五号国际合作伙伴纪念牌,参观月球样品存储和处理设施设备。来自法国、俄罗斯、欧盟、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中外媒体记者等70余人参加。人民视觉供图

3月2日,北京,几名身穿汉服的青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月壤展品。此前几天,“月球样品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在国博开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曲俊燕/摄

中国人把“嫦娥奔月”由神话变为现实,是从21世纪第一个冬天开始的。

年11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出炉,其中一句“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正式向世界宣告:月球,中国要来了。

4年后的1月23日,国务院批复《关于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请示》,中国探月工程第一期——绕月探测正式启动。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正好是大年初二,当晚他赋诗一首以表激动之情: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

也是在那一年,64岁的栾恩杰受命担任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孙家栋院士担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欧阳自远院士则担任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三位白发院士组成了大名鼎鼎的“三驾马车”,统领千军万马拉开中国探月大幕。

后来,中国探月工程被很有诗意地命名为嫦娥工程,首个月球探测器命名为嫦娥一号。日本人听闻此事,不无羡慕道:这个名字“很月球”“很中国”。从此,“嫦娥”从古代神话走进现代社会,以中国航天的新名片频繁走入公众视野——

年,嫦娥一号实现绕月;年,嫦娥三号携玉兔号落月;年,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至此,10多年前最早提出的中国探月“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一一成为现实。

如今找来一台最新的月球仪,人们真的可以在上面找到“广寒宫”——那是嫦娥三号和玉兔号勘探过的地方,附近3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太微”“天市”。“嫦娥携玉兔,翩翩落广寒”,中国人做了千年的奔月梦,终于成真。

第三个里程碑

年10月24日18时05分,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序曲,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约一个小时后,得知卫星太阳帆板和定向天线都顺利展开,我的心才踏实了。”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回忆当晚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时,火箭试验队已经开始放鞭炮庆功,而叶培建所在的卫星试验队,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之旅,才刚刚开始。他告诉记者,当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充分的数据可参考,没有试验星,要实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有效探测,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嫦娥卫星研制团队,只能硬着头皮上,最终用了短短3年时间,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

11月7日,嫦娥一号到达使命轨道,成为中国人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约20天后,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穿越茫茫太空,从月球轨道传回,成为那段时间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航天测控专家、时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记得,雄壮的歌声从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空传来,打破了飞控大厅里的宁静,经久不息的掌声、激动的欢呼声,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年4月24日,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时隔37年后的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在距地球38万公里之遥的太空,再一次向地球传回中国乐曲。

这次任务被公认为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任务成功后,栾恩杰从一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每每再谈起这“划时代的一步”,他都颇为骄傲:“嫦娥一号的轨道控制如同教科书一般精确,探月之旅也获取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一幅全月图,可谓成果丰硕!”

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大大的月球仪,就是基于嫦娥一号的数据制作而成。中国天文学教材里关于月球的部分,也从此用上了来自中国的数据。

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在月球上“永生”。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就此画上句号。

比科幻精彩的落月

年10月1日,作为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两年后,嫦娥二号与国际编号为的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最近交会距离不到1公里,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成为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而后,嫦娥二号飞至1亿公里以外,成为我国迄今为止飞行距离最远的航天器。

如果说嫦娥一号、二号卫星绕月飞行,揭开了中国探月与深空征途的序幕,那么接下来的嫦娥三号,则让中国人迎来了一个更为激动人心的时刻。

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安全着陆月面。这是在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落月后,苍凉寂寥的月球时隔37年再度迎来了来自地球人类的探测器朋友。

“38万公里外的月面上,嫦娥三号身上清晰的五星红旗图案正告诉全世界:我是嫦娥,来自中国!”时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总调度的张锴记得,一时间,嫦娥三号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科技名词,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zaixianzx.com/wzxms/11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