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简历我叫商洛,我爱大商洛

中文名称:商洛市

外文名称:ShangluoCity

别   名:鹤城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

下辖地区:商州区、商南县、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山阳县、镇安县

政府驻地:商州区民主路1号

邮政编码:

地理位置:陕西东南部、商丹盆地

面   积:平方公里

人   口:万

方   言:关中方言、楚语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山地气候

车牌代码:陕H

行政代码:

主要街道:北新街、名人街、通江路、江滨大道、中心街等。

历史渊源深厚

  据《隋书·地理志》载,商洛之名源于商山洛水。历史上曾有上洛、商州等称谓。历代设州置县,或州县同设,交替沿革复杂。

  商洛地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史记·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

夏、商、周

  夏属梁、豫之交;周属雍、豫。

春秋战国

  地属商地,和毗邻的於地,统称为“商於”。先后分属楚、晋(魏)、秦,最后统一于秦。秦孝公后因卫鞅破魏有功,将卫鞅分封于此商十五邑。地域约秦岭至“城商塞”武关前后的商於六百里地域。故称其为“商君”、“商鞅”。这也是史载此地域建制的开始。是此地以武关即商邑为中心的文化地域的开始。形成此地域的第一个军事、文化经济中心。(考古显示:早在公元前年,秦国就在这里修了城,地址在今丹凤县城西2.5公里古城岭子,系商洛最早之城池,“整个台地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米”城。)。出土文物带有“商”字的瓦当,确认系公元前年秦封给商鞅之封邑。

(公元前----前年)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设商县,包括今商州区、丹风县、商南县、山阳4县。此地属内史南境。治所设咸阳,统辖境域相当于今关中平原及武关前后的商洛地区,领42县。

西汉

(公元前----公元24年)

  由商县西置增加上雒县,将原商县商镇为界;以上雒地(《商州考古》载:古上洛(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出土秦代陶罐有两戳五字:即”雒亭“和”楚里孙“,证明此雒地在秦至秦前既有,且为西周称呼”里“的楚人居地)至秦岭为界,以下商地约从商地至现商南、丹水县部分。商县治所仍在商地现丹凤古城村;及商鞅原封”商邑城“池。上雒县治所新设雒地即现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两城相距约两个驿站远,两城之间构成此地文化中心地带。这也是文化中心由商县向第二文化中心”上雒“过渡的开始。商县以下和上雒以上的两县地域,即大体相当于今商洛市辖地域。其两县地仍属弘农郡,隶司隶校尉部,郡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河以西及淅川、丹江流域。其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貌略镇北),领11县,上洛这一地名,因居洛河上游故名,战国时即有。汉朝忌水,将上洛改为上雒,这是用“雒”字的开始。包括今商州区、洛南县两地。今丹风、山阳、商南3县时为商县。旬阳县北部(今镇安、柞水县东南部)是汉中郡辖区;杜陵县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是京兆尹辖区。

东汉

(公元25——年)

  《商州大事记》载:“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建武二年(26),商州大饥,金一斤易米五斗。上洛改设为上洛侯国,封王遵为侯,治所辖地仍旧在古上洛即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建武十五年(39),划上洛侯国归京兆尹管辖”。地属京兆尹,仍隶司隶校尉部,辖区相当于今关中平原西安以东、渭南及商洛地区。尹治设在长安,仍领10城,其中上洛、商两县的地域和今商洛地区大体相当。

三国

(公元——年)

  地属曹魏之京兆郡,正始五年(公元年)设,治所在长安,领11县。仍称上洛县,魏文帝曹丕又将上洛的“雒”字改为“洛”字。辖地包括今商州区、洛南两地。

西晋

(公元——年)

  泰始二年,晋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这是商洛地、市一级建制在此地设置之祖始。是此地由第一文化中心向第二文化中心过渡结束的标志。其治所在古上洛(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领上洛、商、卢氏三县(卢氏今属河南省),现属司州,(辖区包括今河南省北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商洛地区。州治设在洛阳,领12郡。)

南北朝

(公元——年)

  南北朝时期,中国呈分裂局面,行政建制混乱。郡县朝设夕废,统属复杂。由东晋开始的南朝,在辖区的北部侨设了上洛的州、县,用的是上洛的地名,以安置南迁的上洛的百姓,包括上洛的巴民。

北魏

  属洛州。太延五年(公元年)于上洛城设荆州,太平真君二年(公元年)上洛县北部划设拒阳县,太和三年(公元年)将荆州迁往卢氏。太和十一年(公元年)又迁往襄阳,撤上洛郡,于上洛城设立洛州,领5郡,其中3郡属今商洛:上洛郡,领上洛、拒阳2县;上庸郡,领商(今丹凤)、丰阳2县;苌和郡,领南商1县,即今商南。

西魏

  属洛州和雍州管辖。洛州治所设上洛(即现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领上洛郡(今商州区)、拒阳郡(今洛南县)、上庸郡(今山阳县西北部、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商县(今丹凤)及山阳漫川、商南县。柞水西北部属雍州管辖。

北周

  宣政元年(公元年)改洛州为商州;治所设上洛(即今商州城)领上洛郡(含今商州、山阳、丹凤;商南4县及镇柞部分地域);拒阳郡(今洛南地)。此时的商州新城距古上洛城30公里。新城的诞生和郡、州一级治所均迁移至新城。(一说此时古上洛仍保留)这是此地域文化中心由古上洛“雒”地近年后向上转移过渡至新州城,第三个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开始。

隋代

(公元——年)

  开皇三年(公元年)撤上洛、上庸两郡,保留商州;大业三年(公元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治所仍设上洛,领上洛县(今商州区)、商洛县(商洛即从前的商县-----今丹凤县一带,隋文帝改称商洛,这是“商洛”二字连用起来称呼地名的开始)、洛南县、丰阳县(今山阳、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5县;大兴县东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仍属京兆郡管辖。

唐代

(公元——年)

  武德元年(公元年)改上洛郡设商州,贞观元年(公元年)划归山南道,开元二十五年归山南西道。天宝元年(公元年)撤商州又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公元年)撤上洛郡再改为商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今商州区)、商洛县(今丹凤、商南两县)、洛南县(今洛南)、丰阳县(今山阳)、乾元县(今镇安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今柞水县西北部属京兆府。

五代十国

(公元—年)

  五代十国的行政建制沿用唐制,但由于分裂割据,各国疆域均不辽阔,道一级遂废,为州(府)统县的二级制。当时陕南东部经历了后梁(公元一年)、后唐(公元—年)、后晋(公元—年)、后汉(公元—年)、后周(公元—年)等5个期代。

后梁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乾元、上津5县;洛南县改属华州;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汉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上津4县;南县仍属华州;乾佑县(公元年改乾元县为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周时,商州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

北宋、金、南宋

(公元——年)

  北宋时,商州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治所设上洛,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金、南宋时,商州属金国京兆府路。金贞元二年(公元年)将商洛、丰阳两县降为镇,并入上洛、洛南两县;咸宁县东南部属京兆府;旬阳县西北部(今镇安县)属金州。金元光二年(公元年)五月改属河南路。领上洛(今商州区、丹风、商南、山阳4县及柞水县南部),至元元年(公元年)废上洛县,以州代县,由州直辖,定名商州。这是以“雒“地所命名的”上洛县、郡、建制“名称历经年后终止。(年算起)。辖地包括今商州、丹凤、商南、山阳及柞水县南部,并统领洛南县地。

元代

(公元——年)

  商州先属安西路,陕西行省,后属奉元路管辖。元代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建制,商州下领洛南县,原来的上洛为在郭,仍不另设县,由州直管,但商州所辖的地域和今天大体相当。

明代

(公元——年)

  地属西安府,时称商州,辖地包括今商州区、丹风县两地。明洪武七年(公元年)五月,降商州为县制。成化十三年(公元年)三月复升为州,领洛南、商南、山阳、镇安4县。天启元年(公元年)为避明兴宗朱常洛名讳,又改“洛”为雒”。

闯王政权

  崇祯十六年(公元年)十月,闯王军攻占了商州,第二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朝,称永昌元年,派鲁大儒为商州牧,给山阳也派了县令(其它各县不详)。永昌二年正月,闯王政权结束。

清代

(公元——年)

  雍正三年(公元年)升为直隶商州,直属陕西省,领商南;雒南、山阳、镇安4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年),析咸宁、蓝田、镇安3县之地置孝义厅,属西安府,这是柞水县的前身。

中华民国

(公元——1年)

  民国二年(公元年)废州改设商县(辖今商州区、丹风县西南部)、洛南县(今洛南及丹风县东北部)、柞水县(今柞水县西部及镇安县东北部)3县,属关中道;山阳、商南、镇安3县,属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公元年),撤销道制,以省直接领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年)在商县城设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商县、雒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6县,一度还管过蓝田县。是年在龙驹寨成立设置局。1年7月13日,商县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年5月,商洛地区各县陆续解放,在商县设置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主任分署第二分区,辖商县、雒南、商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7县。

  1年,改名陕西省商洛分区专员公署,仍辖以上7县。

  年,将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县人民委员会”。

  年12月,撤销丹风、柞水两县(丹风分属商南和商县辖,柞水与镇安县合并),商洛地区辖商县、洛南、商南、山阳、镇安5县。

  年10月又恢复为7县。

  年9月,因“雒”字生辟,经国务院批准,改“雒”为“洛”,时称商洛专区,行政公署驻商县城。

  年,商洛专员公署改称为“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各县人民委员会易名为“县革命委员会”。

  年,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商洛地区革命委员会”,年更地区名为商洛地区行政公署。

  年元月,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

  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县为县级商州市。

  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商洛市。

  商洛市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1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米)。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热带。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40.8℃,最低―11.8℃~―21.6℃。降水量年均~毫米,日照~多小时。无霜期为天。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商洛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与豫、鄂两省接壤。位于东经’34’20——’1’25、北纬33’25’40——34’25’40之间,西邻古都西安,东瞰南阳盆地,北接八百里秦川,南带江汉平原.总面积平方公里。

  内设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六县一区,个乡镇。商洛市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7.8--13.9C,年平均降水量--毫米。雄伟的秦岭主脊、蟒岭、流岭、鹃岭、郧西大梁和新开岭五条主要山脉,像五根粗壮的手指,由西北向东北、东、东南延伸在古老的商洛境内,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洵河蜿蜒其中,岭谷相间依次排列,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把商洛造就成为一巨大的掌状山地。北亚热带与南暖湿带的气候过渡,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以及高山低谷的垂直差异,秦楚文化的交流融会,更是给这“魔掌”般的山地上蒙覆了神奇的面纱,使商洛成为一块神奇的土地。

  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景区,位于商洛商南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商南县城60公里,距金丝峡镇(原太吉河镇)18公里。内风光秀丽,具有有窄、长、秀、奇、险、幽的特点,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商洛市镇安县,总面积公顷。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园内原始森林茂密,草场千亩,珍稀动植物品种繁多。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又名天柱山,位于山阳县城东南部的鹘岭以南,郧岭以北,距县城30千米。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坡的柞水县营盘镇,海拔--米,总面积公顷,距西安42公里。

  龙驹寨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丹凤县龙驹寨。

  丹江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商洛市区。

  丹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水体主要是丹江干流及丹江支流老君河、资峪河、武关河、银花河的滩涂及县域内的鱼岭水库、龙潭水库、苗沟水库等,总面积达1.28万公顷。

  金丝峡丹江漂流:金丝峡丹江漂流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金丝峡漂流,被陕西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商洛擀面皮

  商洛的擀面皮有黑、白两种,不同于关中和汉中等地的面皮。尤其黑色的擀面皮,味道鲜美,让人吃了之后,回味无穷。来到商洛,这个可是不容错过的特色小吃。

搅团

  搅团本是过去当地百姓贫苦时的日常食品,但因其原料为杂粮,天然健康,加之做法更加精细,近年来逐渐成为了风味小吃。   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多为玉米面。搅团的吃法很多,浇热汤酸菜、做凉水“鱼鱼”凉调、炒食、烩搅团块等等。商洛人吃搅团,大多要调辣子,调得碗里红如血方才够味。

商州糍粑

  商州糍粑即以土豆为主要原料烹调的膳食,是当地流行的一种小吃。制作时先将土豆去皮蒸熟,用木捶捣碎,则成为洋芋糍粑,口感细而绵软。

  食用时有多种方法:将糍粑切块放入酸菜汤内煮,再浇上辣椒油,色鲜味美,为“烩糍粑”;把糍粑盛入碗中,再把大蒜、花椒、海椒等各种调料放入另一碗中,再加上热的酸菜汤,用洋芋糍粑蘸着吃,又是另一番风味。

橡子凉粉

  橡子凉粉为商洛的风味小吃,是洛南县寺坡高塬村用当地特有的橡树资源来制作的。寺坡橡子凉粉的原料为成熟的橡子,把橡子打成淀粉,用泉水和制,再做凉粉。成品吃起来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镇安腊肉

  腊肉又叫熏肉,是商洛镇安一带的特产,是镇安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每逢冬腊月,镇安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腊肉,鲜肉先用各种配料腌制,经过多道工序,最后用烟火慢慢熏烤。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镇安腊肉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而且有久放不坏的特点。

商洛核桃

  商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多种风味美食,其中,核桃最为著名。商洛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商洛核桃以果大、皮薄、仁饱、味香、高产而享誉国内外。年毛主席关于“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光辉批示发表后,商洛核桃有了较大的发展,先后有不少省(市)前来参观学习。商洛核桃曾荣获国家经贸委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国家科委“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铜奖。商洛曾获中国核桃之都称号。

商洛板栗

  板栗在商洛是最佳适生区,七个县区均有分布,生长良好,集中分布在镇安、柞水、山阳、商南等县。板栗内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淀粉中的直链淀粉远非稻、麦可比,尤其是内含物质葡萄糖。具有明显的健胃补肾功能,是老龄人和幼儿的理想补品。

商南绿茶

  “茶香溢商洛,‘泉茗’先为佳。”这是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启坤研究员年6月15日在陕西举行的名茶评审会议上,当场为“商南泉茗”书写的赞词。该茶最初叫“毛尖”后定名“泉水清”茶,年6月14日中国茶叶研究所对“泉水清”茶的审评鉴定意见中指出,该茶外形细嫩显毫,具有嫩栗香、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属半烘半炒的高档优质绿茶,建议将原名改为“商南泉茗”。

丹凤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家家扶得醉人归”。在我们这“无酒不成礼仪”之邦,丹凤葡萄酒首屈一指,民谚“路过龙驹寨,喝酒忘吃菜”即言此酒。丹凤葡萄酒色如红宝石,透明晶亮,酒味怡而不滞,爽而不薄,醇而不酽,冷而不寒,甜酸适口,饮后开胃提神,余香绵久,闻名遐迩,畅销全国26个省(市)。凡过往此地之游人商客,不仅必饮,而且必带。年(清宣统三年),南阳客商华国文由豫入陕,见龙驹寨盛产优质葡萄,加之他曾跟随意大利传教土安西曼在南阳学习过无曲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于是就在黄巷子西十家办起了葡萄酒酿造作坊,不断扩大生产,正式创办“陕西省龙驹寨协记美利葡萄酒酿造公司”,后更名为“西北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大芳葡萄酒酿造公司”,是西北地区最早、最大的葡萄酒系列生产厂家。

商洛黑木耳

  黑木耳,史称“上洛耳”,系天然的食用菌,历史悠久。《续修商志》载:“万山栎树繁多,土人伐木生耳,近年收买成包,水陆发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可见商洛木耳自古与郧耳齐名,久负盛誉,是请客酬宾、馈赠亲友之佳品。商洛黑木耳片大、肉厚,鲜而不腐,味道清香,有化毛之效。用木耳炒大肉,肥而不腻;与各种菜看均可配合,营养价值极高。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滋阴壮阳、清肺益气、补血和血,治疗妇女产后虚弱和手足抽筋麻木、分解纤维杂质、清涤肠胃等功效。对轻纺、矿业职工有保健特效。年全区产木耳吨成为全区着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商洛商芝

  商芝即蕨,分布于商洛各县、市,年产量数百万公斤,因丹凤县商山而得名。商芝呈淡紫色,雅称紫芝。因其幼芽远瞧似鸡爪,近看像拳头,又叫鸡爪、拳芽,是一种含有异香、营养极为丰富的野生名菜。其根含丰富的淀粉,是口味独特的冲服剂,具有去热利水之功能。近多年,商芝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同时也受到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国人民的欢迎。商芝和“商山四皓”有着奇缘。秦代“四皓”吴实、周术、唐秉、崔广四位掌管朝廷史事书藉的博士官,见秦政暴虐,焚书坑儒”,他们怀着“非义不动”、洁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情志,同来商山隐居,“岩居穴出”,以商芝充饥。他们在自编的《采芝歌》中云:“莫莫商山,深谷逶迤,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到了汉朝刘邦即位,请“四皓”出山辅佐,面对高官厚禄,他们不受,在商山均身康百岁。李白描写他们是“秀目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妙。”商芝因之声誉大振,被称为延年寿益之“仙肴”。商州(商洛)素以野山野味驰名省内外。商州厨师用商芝可烹调出十几种菜肴。如商芝蒸肉,商芝小炒,商芝拼盘,商芝滚汤。

商洛魔芋

  魔芋主要分布在商洛市的镇安、山阳两县。因其体肥块状,又有鬼芋、鬼头和“魔芋”之称。魔芋,天南星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既是一种可口食品,又是一味名贵药材,具有散毒、养颜、通脉、降压、减肥、开胃、抗癌等作用。

商洛柿饼

  孝义镇的柿饼是商洛地区孝义湾乡的名产,这里盛产的干帽盔柿子无核或少核,油质重,糖粉足,色调鲜,味甜绵润。用之制成柿饼品质极好,体大霜厚,甘甜绵软。

商洛社火

商洛花鼓

塔云寺

木王山

戴云山云雾

熊耳晚霞

  如果你爱大商洛,请收好这份简历并传递下去!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皮肤病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zaixianzx.com/wzxls/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