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
“以浦江上山遗址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上山文化万年水稻起源、发展的证据,是对世界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
上周,国内40多名专家学者就“上了山”,在浦江召开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集合他们的智慧,带领人们通向远古。
会议认为,自浦江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以来,考古工作成果显著,发现了9处上山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分布于钱塘江上游和灵江流域的河谷盆地,它们共同构成了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农业定居聚落。最新发现的义乌桥头遗址和仙居下汤遗址发现环壕、中心台地等的聚落特征,反映了农业社会结构的初步发展状态。这种定居特征在上山文化初期已经出现,浦江上山遗址被严文明先生称之为“远古中华第一村”,标志着一个历史阶段的开端。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稻作起源研究是上山文化的核心内容,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新的研究表明,在上山文化的分布区域,从大约年前开始,就存在野生稻分布,这为稻作起源研究中增添了关键性的一环。一万年的上山古代先民在采集狩猎活动具备了对遗址周边自然生长的野生稻资源的利用的条件。以浦江上山遗址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上山文化万年水稻起源、发展的证据,是对世界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研究表明,上山文化中晚期水稻的驯化水平已经相当高,再次以丰富的实物资料,彰显了上山文化在稻作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农业社会、农业文化的开始,是划时代的大事情。
陶器的发达,是上山文化作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重要特征。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彩陶中的太阳纹等图案证明了上山文化精神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复杂形态。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上山文化是同时期最复杂、最高级的考古学文化,这种考古学文化现象与稻作农业文化的关系,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研究。
浦江上山遗址是上山文化的发现和命名地。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是我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在年评估中得到高度肯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展现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魅力和方向所在”。浦江县委县政府和文物部门,对上山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优异成果,值得各地借鉴、学习。
新成立的“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中华新成立的“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中华万年遗址联盟”将会提供更广、更深的平台,相信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会更上一层楼。
与会专家还对上山文化进一步考古和研究的工作以及作为人类文化重要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出了各方面的建议,尤其是赵辉先生在会议总结中提出,下一阶段,上山文化考古工作的重心要落到聚落田野考古上去。
这个盛会向世界展示
万年上山魅力!
还有哪些精彩亮点
一起来看
↓↓↓
万年上山月2日,以上山为名,浙江省9处上山文化遗址齐聚浦江,共同倡议成立“上山文化”遗址联盟,向全社会发出宣言:“上山文化”是浙江的、是中国的,更是整个人类的。万年上山在上山文化命名地浦江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福”。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为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盛会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说:浦江是上山文化命名地,举办这样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这必将有力推动“万年上山”稻作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月3日,在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蒋乐平获“上山文化考古研究特别贡献奖”。迄今35年的考古生涯,蒋乐平把20年献给了上山。上山于他,仿佛已融入血脉,不可分隔。
月4日,万年上山头脑风暴,是发现20年的精彩回眸,更是全新出发。
万年上山大咖这样说
↓↓↓
严文明:上山是世界级的
人物名片:
严文明,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上山遗址最突出的两点,一点稻作农业,它是最早的;第二点彩陶,它是最早的。我说的最早不是中国,世界最早。
这个太重要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了,我说上山是世界级的。
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浦江非常重视,要开一个会来纪念,我觉得很有意义。因为上山这个遗址是不大,但是它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也就是世界最早的稻作文化。同时浦江旁边,义乌桥头遗址发现了一大批彩陶,这个彩陶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你想两个最早的,这太不容易了。
上山现在叫上山文化,实际上是在浙江的差不多全省很大一片地方,大概我匡算了一下,大概整个钱塘江流域都是上山文化分布的范围。上山遗址是一个很小的遗址,但是作为上山文化,也就是说它跟上山差不多的,那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范围。你想想两个世界第一,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这样的文化、这样的遗址,当然是有资格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我赞成。
向上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