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是人类早期直接向大自然索取食物的生产方式,是人类最早的产业行为。那时,靠山吃山指的是狩猎,靠水吃水指的是捕鱼。
在漫长岁月的渔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渔文化,是人们从事所有的渔业生产实践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的总成果。
我国渔业的出现,远在农耕文明以前。据考古学研究,我国渔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我们可以把中国渔文化的特色概括为:
1、形形色色的地域特色。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渔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如香港渔民的天后诞、太湖渔家的献头鱼。
2、漫长曲折的历史特色。长期以来,我国先民们留下不少极为珍贵的渔文化遗物:如周口店山顶洞人钻上小孔、涂有红色的草鱼上眶骨,新石器时代的鱼钩、鱼叉、鱼镖、鱼枪和石制、陶制网坠。
3、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心理,使渔文化具有浓郁深厚的民族特色:如台湾高山族的渔祭节、贵州苗族的杀鱼节、云南白族的渔潭会、维族同胞的鱼生肖、黎族同胞的鱼茶。
4、兼收并蓄的时代特色。我国渔文化溶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内涵迅速膨胀、功能更为显著、交流日益频繁。如广东阳江的南海开渔节、广西阳朔的渔火节、海南博鳌渔家的平安节等。
梓埠欢迎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