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研究工作的目标,是在逐步复原了的地理环境基础上,探索社会历史发展同地理环境的关系,用以真实地展现人类时空发展的全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中国研究”为特点的国内历史地理学界,做的是很自然的“本土研究”,如今在学科建设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基于学术内在发展动力的助推,又面临着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学科发展方向。
1.时间尺度划分
本文所持万年时间尺度,系依据年8月侯仁之院士为《环境变迁研究》刊物所撰《发刊词》提出的“研究一万年来环境变迁”,也就是地质历史的全新世阶段。侯仁之先生的阐述是:“一般说来农业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全新世的初期。在此以前,自然环境基本上还是未经人类明显干预的原始景观。复原这一原始的自然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真正追溯人类开始明显地干预自然的起点。”这一万年来的时间尺度(根据研究需要可以上溯),分属历史学科划分的古代史(大致起自国家形态出现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而属于现代史和当代史的内容,则为许多现代新兴学科所致力。
上述时间尺度,即我国历史地理学者习称的“历史时期”,其下限究竟延及到现当代什么时段为妥?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学术背景是,努力找到现代地理学者较少致力的地方,以此作为研究下限的支持依据,或许具有相当的合理性。至于擅长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的学者,则不受这些时段的限制。
2.人类历史展开中地理面貌的呈现
一万年来的世界历史,人类曾经有过无数的发明和创造,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年)从中归结出“人类进步的十大飞跃”,分别是:语言、火、征服动物、农业、社会组织、道德、工具、科学、教育、书写和印刷。对于历史学而言,排在最后的“书写和印刷”却拥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书写和印刷”,历史学将会是一种什么境况。既往的人类历史,被不同的文字或多或少地记录了下来,这是人类文化之幸,凭藉这样的记录,历史地理学者才能够触及到过去时代的地理面貌。以下暂以古代罗马的两段记载为例,来表明人类历史展开中地理面貌的呈现。
记述对外战争引带出犹太人往事中的地理内容。古罗马学者塔西佗所撰《历史》(Historiae,亦译作《罗马史》)一书,现存残卷仅保留了公元69-70年两年的罗马内部事务、内战和对外战争的内容。第五卷的记述竟写出了犹太人的起源;他们的风俗习惯、政治制度和宗教。他们的领土和疆界;棕榈树和凤仙花;黎巴嫩山;约旦河;生产沥青的湖;大片的不毛之地;倍路斯河口的可以制造玻璃的沙子。首都耶路撒冷;神殿的巨额财富;在亚述人、米地亚、波斯人统治时期犹太人的处境;他们的国王。记述死海那段文字是令人难忘的:“它那毫无生气的水波漂得起抛到上面去的任何东西,就好像抛在坚硬的土地上似的。任何游泳的人,不论他是否熟练,都能漂在水上。在一年的某个季节里,海水把沥青喷出来,经验教会当地人如何收取沥青,就和它教会了他们所有的技艺一样。”这里写出的死海特征,很久以来就已成为基本常识。
记述人物引带出火山事件。古罗马帝国官员小普林尼著有《书信集》,第6卷第16封信函是写给塔西佗的。信曰:“你让我写一份我舅父去世前后情况的说明以便你能当作依据写一篇更为确切的记载以传诸后世。……当时他正和他统率的舰队一起驻在米散那。八月二十四日那天约下午一点左右,我母亲要他到外面去观看一种特别巨大而且样式异常的云雾。……他马上要来了鞋子走上了一块高地以便最清楚地观看这一极不寻常的现象。在当时那样的距离不可能辨认清楚这些云烟是从什么山上发出来的,但后来知道了是来自维苏威。”“他愈接近这个地区,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灰尘、砂砾就愈一阵紧似一阵,而且更加炽热炙人。”在庞贝城的众人汇聚之所,“一阵强烈刺鼻的硫磺气味弥漫过来,这是火焰的先导,随之冲天的烈火燃烧起来了……我推测是某种特殊浓烈的气体窒息了他,堵塞了他的呼吸器官。他的呼吸系统本来就比较脆弱多病,而且当时正因感冒而发炎”。这份信函极为珍贵,为学界确认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间、庞贝城毁灭和《自然史》作者大普林尼死亡过程及原因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如今全世界(地球)的地理区域已被划分为七大洲、五大洋,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就已经在感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整块大地却有三个名字,而且又都是妇女的名字”,“我也不知道把世界划分开来的那些人的名字,以及他们从什么地方取得了他们所起的名字”。这一整块大地应当是围绕整个地中海的土地,三个妇女的名字分别是亚细亚、欧罗巴和利比亚。尽管如此,希罗多德在《历史》第四卷中还是记录了一些希腊人的说法,启发着后人对有趣却很遥远的大洲划分问题展开思索。
简言之,由“历史”进入“地理”,是历史地理学最基本的进入途径。只要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研习时就需要具备必要的历史素养和视角,这些文献中所包含的人类认知材料及其时代性,应当就是地理学的人文性质之所以存在和长久地施展影响的原因所在吧。
3.从地理因素来解释历史
历史地理学既是历史学、也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世界史、世界地理研究领域中,也就应当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而世界地理和历史的丰富场景和内容,会给所有的历史地理学者提供浩博而深远的研究素材。
世界历史的展开,系依赖于地球表面诸多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于其基本取向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历史地理学颇具优势。一万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异彩纷呈,自然意味着对之展开的历史地理研究也会格外精彩。类似农业、国家、宗教、城市起源这些研究内容,起源越早,越是可能包含有较多较明显的有利的地理因素。
与此相反,有的地区在历史上长期沉寂,主要是当地人群的进取活动受到地理限制因素多方面、相当程度上的影响。譬如说大洋洲,托马斯·麦克奈特在《澳大利亚地理总论》里判断:“从最基本的性质来看,大洋是一种障碍。它阻碍着各种陆地生物的传播。只有种类很少的动植物从此处到彼处旅行之后,仍然可以活下来。”这样的情形在15世纪以前的澳洲大陆及其周边地区是广泛存在的,而当地理大发现之后,海洋成为人类借以展开各种交往活动的通道,大洋的阻碍作用就被新时代的航海技术大大地改变了。
从地理因素来解释历史,历史地理学者向来具有浓厚的兴趣,一旦做起分析来,总像是一批雄赳赳的队伍,开赴前线后却很难做到捷报频传。一方面是人们都能看到地理因素的重要性或作为前提条件的限制性,另一方面却又在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或社会发展中诸项制度产生的决胜因素面前失去了威力,所以,学界至今似乎还没有形成较为流行的解释框架。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从地理因素来解释历史的此路不通,相反,而是需要有志者须在不断反思和辩驳中寻找前行的道路。
年《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第1版在伦敦出版(至年出版了修订第5版)后,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地理杂志》评论说“看看它就知道地理学及制图学如何点亮历史。”这一说法对于历史地理学者来说,的确颇受鼓舞。
4.中国学者研究世界历史地理的长处
中国历史地理属于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一部分,在具体研究中予以主动面对,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态度。
曾在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多所大学任教的历史地理学家姜道章先生,一直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