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潭镇“水陆空”全方位维护“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
清“水”。万载县处赣江支流锦江河的上游地区,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网是解决污水收集不到位,污水直接流入河道的重要抓手。地处锦江河沿线的株潭镇紧跟县委、县政府要求,打造污水处理系统。株潭镇新旧污水处理厂两面开工,在旧污水处理厂正常启动的同时,新污水处理厂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新厂地址定于同胜村老湖江组,现已完成7亩用地征地工作,预计下月开工建设。
▲株潭镇老污水系统正在工作中
净“陆”。株潭镇多举措并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一是形成分片包干责任制。按照“五定包干”中镇宣传组织、村具体实施、农户房前屋后三包要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聘请村民特别是生活困难的村民担任保洁员,对辖区内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对废旧垃圾桶及时进行更新替换,加密垃圾桶的摆放,固定垃圾堆放点。
▲株潭镇模山村为全村农户购买新垃圾桶
三是形成督查考核的常态化。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进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
▲株潭镇对全镇的人居环境进行检查评比。
明“空”。株潭镇“疏堵结合”推动秸秆禁烧工作。
一方面,环保利用“疏”。坚持落实秸秆还田,充分运用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及机械化粉碎还田两种技术,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推广秸秆直接粉碎饲喂技术、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秸秆氨化技术,鼓励牛、羊养殖场(户)发展秸秆饲料。
另一方面,紧盯严防“堵”。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举报电话,实行镇干部蹲点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体系,构建镇、村、组三级联动禁烧工作网络;设立秸秆禁烧专栏,印制份“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和份宣传手册分发到各家各户,并聘请老党员、老干部为宣传员,走访余户农户,重点做好种植大户的思想工作;各村(社区)成立共计32支秸秆禁烧巡逻队,每日轮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不间断巡查,坚决杜绝秸秆焚烧行为。
▲秸秆禁烧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鹅峰
近年来,鹅峰乡党委、政府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底线、整治村庄环境为重点、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的思路,以开展环境整治为抓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全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四级联动,措施有力
乡党委、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及各线办、各村两委为成员的鹅峰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实行所有班子成员包村、乡干部包组、村两委干部包片、党员组长包户,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
科学制定了《鹅峰乡农村人居环境考评办法》,明确了工作任务、时间安排、机制保障及考评奖惩标准等。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人居环境整治刚开始时,剃头担子一头热,群众不配合,干部干热情,收效甚微。为扭转局面,我们唯有抓住群众这个牛鼻子,充分调动群众自觉维护生活环境、自主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一是走村入户,召开群众大会,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理事会,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提升群众参与感。
三是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清洁家庭等评选活动,提升群众的积极性。
保障投入,完善配套
将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注重硬件投入,花费8万多元购买垃圾桶、保洁服装、保洁工具、门前三包牌等,花费16万多元购买洒水车一辆,用于日常保洁。
注重人身关怀,花费多元为每位保洁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
健全机制,严格奖惩
一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由书记、乡长带队,组织各驻村领导、村书记对全乡9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观摩评比,对排名后两名的村通报批评并给予元、元的经济处罚,对排名前两名的村通报表扬并分别给予元、元的奖励,切实起到树立典型、鞭策后进、找准差距、迎头猛赶的良好效果。
二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每年对各村工作表现优秀的保洁员进行表彰,勉励先进,鼓励后进。
大家都在看
供稿:株潭镇、鹅峰乡
监制:邓辉
动动你的手指
原标题:《株潭、鹅峰: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