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工作组在南通进行走访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一方面,南通是江苏唯一主城区保持零病例的设区市。另一方面,数据显示,1-2月,南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应税销售、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列江苏第一;实现地方税收超过亿元,增幅江苏第二。
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向好”,“暖雨晴风初破冻”的南通全力冲刺,争创“开门红”,完成今年GDP过万亿的目标。
1保复工,包车“抢人”稳用工
全长11公里的沪通长江大桥,是沪通铁路关键性工程。18日上午,在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合龙口的桥面上,1号君看到,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大桥计划今年7月建成通车。为保障进度,春节期间,我们未完全停工,仍有多人留守工地继续施工。”沪通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张贵忠介绍,截至3月17日,大桥建设人员在岗人,复工程度达到95%。“我们外地的几百名员工返岗,未乘坐公共交通,全部‘点对点’专车返程。针对复工人手不足的情况,合同方在全国调剂工人,保证工期。”张贵忠说。
复工复产,离不开用人。春节过后,保障“开工见人”,成为推动各行各业“重启”的关键。
“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受疫情影响,加之批量招工还不宜启动,复工前期熟练焊工短缺。”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国祥介绍,为保障用工,在人社、交通运输等部门支持下,企业专机专车接外地员工返岗,合计接送员工余人。
据了解,2月下旬起,南通共协调5次专机、次专车,集中为约家企业接运返岗员工多人,并由财政补贴费用。
缓解“用工荒”,不仅要“接回来”,还要“招进来”“用起来”。3月初,由南通市人社、防疫、公安和用工企业等组成的数十路“招工编队”,带着2万多个用工岗位,奔赴中西部52个劳务基地“抢人”。短短十几天,就接回多人,还与6人达成就业意向。
不少企业还开启线上招聘。“疫情防控没有阻止企业的发展。我们通过网上招聘、视频面试、开展云课堂培训等方式,招聘与技能提升两不误。”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敦雷介绍,3月12日,通州区工考中心通过视频会议在线评估,批准该公司成为区首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
在用工的有力保障下,目前,南通全市家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复工率达98.4%,工业用电量已恢复至去年底的近95%。
2促达产,夺回耽搁的时间
走进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公司,巨大的龙门吊下,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类施工。中远川崎是合资企业,主要产品是大型远洋船舶,年生产能力万载重吨,目前订单已安排到年下半年。
中远川崎作为南通市第一批重点工业企业,2月10日复工,至3月17日,符合复工条件出勤的人数为人,总体复工出勤率达96%,生产经营已基本步入正轨。
“努力把疫情耽搁的时间和遭受的生产损失夺回来。”公司总经理陈弓表示,综合评估下来,全年作业量损失几个百分点,因此已对全年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争取按原计划完成全年完工交付15艘船,产值保持在40亿元。
“受疫情影响,集团1-2月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8.6%,但在国家‘新基建’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3月经营状况已明显改善。今年有信心保持10%以上的业绩增长。”中天科技总裁薛驰介绍,集团现有89家子公司,已全部复工,工厂复产率达%。为有效应对疫情,中天科技开展“信息化+自动化”诊断,加强5G工厂应用试点和工业互联网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服务化转型。
对于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全力减少损失,不仅要复工达产,更要及时转产扩产。
“截至3月16日,企业一线工人复工率已达98%,产能已完全恢复。”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剑介绍,作为一家集家纺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罗莱在疫情中转产口罩,如今日产量已达1万只,新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后,产量将提升4倍。
一边转产,一边转变企业营销策略。罗莱开发“好享购”小程序,上线十天零售破万元;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