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泉盛事话说大安里出版啦

由新泉乡党委政府主办、芦溪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江春发编著的《话说大安里》一书,近期由江西高校出版社顺利出版发行。该书是继《新泉记忆》丛书后,又一呈现新泉乃至大安里地区历史文化的著作,可谓填补了大安里地区历史文化的一项空白。

作者简介:

江春发,男,芦溪麻田人,年生,芦溪县作协会员、芦溪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曾任职于武功山管委会、芦溪县旅游局,专注于地方文化史料研究,出版有《武功山》《武功山与宗教》《武功历代诗文选注》《芦溪史话》等专著。

《话说大安里》前言

大安里包括现在的萍乡市芦溪县新泉乡、麻田办事处、张佳坊乡和山口岩水库淹没区在内的大片区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相当长的时期里,曾是一个整体的地域概念。今天的大安里更多的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与萍多其他地方有所区别的文化特质,如勤劳、坚韧、讲本分、能吃苦、求上进等。这些特质源于大安里这块士地千百年来的萃养。我们推出《话说大安里》一书,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了解大安里的昨天,从中吸取历史的营养,明确前进的方向。

《话说大安里》由历史纵横、人物春秋、家族掌故、考证考述四个板块组成。截取新中国成立以前,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大安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片段采写而成。该书以近似白描的手法,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既有正史记载、史料流传,也有掌故轶闻、家长里短,抓取一个问题或一个重点具体生发开去,特别注意选取那些富有生活气息的瞬间,长则万字,短则三五百字,以趣味性、故事性的叙述,力求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达到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话说大安里》的出版,是新泉乡文化事业的一件盛事,不仅成功挖掘了大安山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对大安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挖掘的成功尝试,而且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知名度,促进旅游开发,推动新泉文化、旅游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附《话说大安里》“历史纵横”辑选文:《赣西镇守使与武功山地区的匪患》

赣西镇守使与武功山地区的匪患

江春发

镇守使,为中国北洋政府时期临时军事官衔编制,设置于省内某一要地,职权与前清总兵类似,相当于今天的各地军分区司令,其官署则称为镇守使署。江西先后设有赣西、赣南、赣东、赣北、九江、南康六个镇守使,时间跨度从年开始,至年北伐军攻占江西后取消,历时15年。

赣西镇守使年10月设于袁州(即宜春),负责宁冈、莲花、永新、宜春、萍乡、万载、分宜、铜鼓、宜丰、新喻、峡江、安福、清江等13个县的边防、绥靖、治安等军事活动,行政上可以保荐及建议撤免县知事,总揽所辖各县军政大权。首任镇守使为安徽肥东人刘槐森。

此后,洪自成(年1月任)、马克耀(年11月任)、方本仁(年1月任—年10月19日调)、萧安国(年10月19日任—)、岳兆麟(年2月16日任—年2月14日免)、李鸿程(年2月14日任—年)、唐福山先后任该职。

方本仁(—)字耀亭,为湖北黄冈人,幼入私塾读书,年二十做塾师,后投武昌右旗马队营当兵,被选送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年入北京陆军军官学堂第二期,毕业后留京任禁卫军骑兵排长。年调任陆军近畿第六镇吴禄贞部参谋、连、营长,年兼代参谋长。从此走上从军从政之路。在年农历12月,即年1月履任赣西镇守使一职之前,他于年调任江西都督府参议厅厅长。年,任江西陆军将校讲习所所长,后任督军署参谋长,授陆军少将衔。

方的前任马克耀,河北保定人,原为时任江西督军李纯部属,为李纯手下旅长。年11月出任赣西镇守使,一年之后即病逝于袁州任所。

方亦为李纯直系部属,接任该职不久,于农历年年底到任,随后将镇守使署迁往萍乡。

方本仁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年阴历7月15日,他手下的一排队伍叛变,叛军从镇守使衙门脱逃后,随即经由山口岩进入新店(今新泉),越过萍乡、安福交界处两丘田进入安福县钱山境内。方本仁随即派多名官兵追击,最终在安福南乡将叛变的官兵截获缴械。

事变得以和平平息,方本仁加强了对镇守使军队的控制,从此再未出意外。

年,方本仁赣西任上干了6年。在任期间,由于能笼络人心,颇得士绅商贾好感。在维持赣西治安方面,也确实做了一些令人称道的事情,如年4月,出兵湘东太平山(大屏山),阻止援湘失利的皖系军阀张怀芝(安武军,该军纪律很差)部通过本县境,使萍乡城乡群众免遭损失(见民国《宣风邹氏族谱》之《戊午四月,有湖南溃兵窜扰太平山,号召党徒,蠢尔欲动,赣西镇守使方本仁发兵剿灭,幸未遭害,作此志之》)。

《话说大安里》

同年,奉系军阀张宗昌(亦系援湘败退),率部经萍乡到新余,打算霸占赣西不走。方出兵新余,与省蔡勋成部一道,将张宗昌击败,使袁临两府免受兵灾之苦。年4月1日,对普通百姓因贫困前往“富家坐食”(坐食,原指不劳而食,这里为贬义),并未强力镇压,只派兵驱散了事(《戊午四月朔日,因米昂贵,乡间妇女往富家坐食,方镇守使饬吴营长派兵解散,赋诗一章》)。

方本仁在任期间,废除了旧衙门中一般陈规陋习。萍乡地方士绅和以叶紫屏为代表的商贾除了多次报省称颂挽留外,民国七年由盐商叶紫屏、刘卫卿(源丰裕老板)等倡头,萍乡清中期以来著名的劝学助学机构——六堂绅士李十甫、李立、王守愚、何古逸、殷商吴南甫、曾笃山、徐梅村等人的一致响应,给方建造一座园林,名方公园。园里竖以方本仁铜像,以彰其德。“镇署前有方公园,为民国七年(年)之新建筑,内有方本仁铜像,歌颂对联满壁皆是”(《中华民国省别全志·江西省志》)。至年冬改为中山公园。

但是,也正是因为方本仁为人圆滑世故,对大大小小的绿林武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武功山地区匪祸连连,如当时赣西就有以巫德明、何冬古、贺信早等大小十数名绿林武装横逆,长期盘踞武功山地区,危害当地最深、影响最坏的以巫德明、何冬古为代表的“巫匪”“何匪”武装正是在方本仁任内发展壮大起来的。

“巫匪”,即以巫德明。大约于清末民初开始在大安里、新安里,安福钱山、洋溪,莲花路口,湖南省攸县等湘赣边区数县活动,利用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群雄并起,统治者无暇旁及偏邑的机会,“隐藏赣湘边区深山中,扩充武器,训练匪徒,两年来竟收集步枪四百余支,招募匪兵五六百人,居然编成一队能作战的队伍”(贺荫鸿《钱山志》)。极盛时期,巫德明带领四五百人马横行数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民国七年(年),巫德明带领数十匪徒在两丘田、分水垇等地拦路抢劫过往行客,并“常来本村骚扰,绑票勒赎,并曾焚烧李芳桂家房屋,村人甚以为苦,乃制造长龙(用铁造的土炮,长约五尺,口径三四公分,装鸟枪用的硝及铁子铁片),松木炮(用松木做,中车空,外包铁皮,其余与长龙同),鸟枪等武器,设立保卫团,以资抵御。因此小股土匪不敢贸然犯境”(同上)。

民国九年(年)冬,巫又率匪徒进攻钱山,与当地民团在石板头发生激战,巫匪死一人,伤数十人。

第二年8月12日下午,巫匪四五百人从攸县出发,于13日凌晨包围钱山,对村庄进行洗劫。民国十一年八月,巫德明率队来到大安里抢劫,“会巫匪得民扰乱安、萍、莲三县,全乡办理保卫团自卫,举公为长。筹画饷源,择要守御,皆无懈可击,匪衔之刺骨,欲得公而甘心。八月七日,匪潜入堎下,冀天明进袭,公侦知之,令发炮轰击,伤匪多人,匪由水圳袭入,遂焚烧祠店七八所,巍峨大祠数百年营业商店不一朝而同归灰烬,受害之惨不忍睹”(蔡安邦《罗彦臣剿匪志》)。

这段收录于民国二十六年(年)修撰的《大安小墟罗氏族谱》的文字真实记载了土匪巫德明横逆八方,扰乱大安里,遭当地自卫团反击恼羞成怒放火焚烧的情形。

巫匪等横行肆虐,百姓苦不堪言,当地有识之士纷纷成立自治组织,武装对抗土匪。当时大安里的罗氏、蔡氏、陈氏等,都先后成立自治民团,保家卫乡。小墟罗彦臣就是积极剿匪的大安乡保卫团团长。

罗彦臣(—),讳增恩,亦曰增尧,字念祖,又曰念臣。因家贫而从商,头脑清晰,善断邻里是非,蔡安邦见他能力出众,推荐他担任萍乡兴学“六堂”之一的劝贤堂董事。他善于珠算,负责管理六堂财务。积弊多年的六堂账簿,经他之手整理,变得有条不紊,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家。见家乡大安里土匪横行,遂回乡剿匪。

蔡安邦笔下的罗彦臣,深谙剿匪之法,上任以来,积极筹措饷源,于要害之地设险防御,“盖公之剿匪,谋定后动,侦知匪驻地点路途分歧,何路为匪正兵?何路为匪疑兵?正兵之匪己任其责,疑兵之匪则任他人。己任其难,人任其易。查知匪有隙可乘,虽路远夜深,躬不辞劳,盖谋勇兼全之士也”(蔡安邦《罗彦臣剿匪志》)。

巫德明对罗彦臣恨之入骨,必欲除之。罗彦臣以为“巫匪不除,乡难不已”,于是偕同蔡安邦前往萍乡赣西镇守使衙门,请求派兵清剿。

镇守使方本仁接到控诉,派属下的程姓旅长负责此事。

程姓旅长开始对此事敷衍塞责,“初对巫匪之骚扰地方,不闻不问,后见其势扩大,且攻陷县城,乃发兵一连防剿,惟兵来匪去、兵去匪来,剿匪部队徒奉承公事、敷衍塞责,从未与匪正面冲突,反增加地方负累,坐视匪军日渐强大,猖獗更甚”(贺荫鸿《钱山志》)。

经罗彦臣、蔡安邦等地方绅士数十次的“禀告”。程才为难地告诉他们,剿灭土匪,非一日之功,费时费力费钱不说,武功山山林重叠,地形复杂,乃是剿匪的大忌。他提出要想完全剿灭土匪,必须事先筹措1.2万元经费,简练乡勇百名以为向导,并同时解决五个棘手问题:“一民匪难辨,二山岭重叠,三道途不熟,四向导无人,五饷糈无着。”

罗、蔡二人当即应允,着手开展剿匪的前期工作。

当年9月,匪首巫德明又率土匪入钱山,勒索了银元1千余元才撤走。“同年12月12日,匪军又开至钱山,驻在恭垣店里,恭垣即着人准备招待,巫匪派人找李贻典,即刻前来谈话,等了好久,未见贻典前来,亦未见李姓其他代表,巫匪大怒,谓李家对他有异心,非惩戒不可,即率匪兵往李家烧屋,经贺姓人苦苦要求施恩,未获允许,结果烧毁李氏大祠、李二房祠,子诚公祠,李香藻家、李河程家、李立程家,并打死李步程,此次匪兵未至民家抢劫,事后反要求李姓士绅向巫匪认罪。巫匪始表示不满意,谓以后大家应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同上)。

自此,安福西乡和萍乡东境屏藩已破,巫毫无顾忌经常在安、萍、莲等县各地勒索老百姓,征募军饷。

也正是在民国十一年()十月,方本仁调任赣南镇守使,接任镇守使一职的为湖南善化人岳兆麟。岳早年投身新军。民国成立后,入江西都督陈光远部。年后,历任陆军第十二师第二十四旅旅长、赣东镇守使、赣西镇守使等。年病世。

与前任方本仁的圆滑世故不同,岳一上任就对扰乱辖境的各种绿林武装采取强力镇压手段。

“当时萍乡四乡不靖,结草打劫,铲富济贫,捉财神之事,时有发生。他首先采取堡垒从内部攻破的方法,收买部份自首人员,利用他们带路,攻其巢穴;其次是胁族,各族有此类头人,如不举报或指引路线,则为族人是问;三是重刑,捕获之人,严刑逼供,供出同党,穷追猛打,刑具快活凳,就是他兴起的。岳在任一年多,杀害大小绿林首领不少。如鼎鼎有名的巫德明、贺信早(六将军),其次是何冬古,‘烙壳饼’等等大小头目十数名”(程庆麟《我所知道的赣西镇守使署》萍乡文史资料第12期)。

罗、蔡二人针对剿灭巫德明的准备工作也已接近尾声。人员筹备,军饷筹措都已完成,只等镇守使署大兵一到,即可前往征剿。

程旅长即令手下的刘营长为剿匪总司令,崔功臣为向导队长。蔡安邦时任萍乡县行政会议员,令罗彦臣负责剿匪部队的军需后勤,并具体指导刘、崔二人剿匪之事。扰乱大安里数十年的匪患即将面临赣西镇守使署和地方自卫团的联合打击。

罗彦臣根据前期的侦查情况,定下了先剿大冠山,后攻南坑,以匪制匪等计策,对巫德明的各个巢穴分头围剿,各个击破。

很快,大冠山土匪巢穴被焚,匪区肃清。“乃转攻南坑,不数月而将匪首王绍均擒获,枭首悬于新市街头,以复焚烧祠店之仇”(蔡安邦《罗彦臣剿匪志》)。

巫德明大冠山、南坑两个巢穴被捣,匪徒被清剿,只剩下莲花最后一个大本营。

镇守使署官兵随即兵发莲花。巫德明虽武艺高强,在镇守使署官兵的四面围剿下,“知难以立足,乃化整为零,将枪支埋藏,匪兵解散。巫匪本人化装隐藏山区。后因罪恶贯盈,被一乡民击伤,解送萍乡赣西镇守使署,于十三年正法,将头砍下,送往各曾受其害的地方悬挂示众”(贺荫鸿《钱山志》)。

“再次则进攻莲花,公用以匪制匪之策,复将匪首巫德民、巫亨玉擒获,凌迟处死,全匪肃清,以数十余年之积寇果一年而清平”(蔡安邦《罗彦臣剿匪志》)。

“(巫德明)斩首之日,反剪双手双脚,翻身单杠抬赴法场,鸣锣游行示众。群众沿街围观,影响很大。因此士绅富户,称赞岳镇守使的功德”(程庆麟《我所知道的赣西镇守使署》萍乡文史资料第12期)。

巫匪平定不久,又有何匪之患。何匪,名为何冬古,清末民国初活跃于武功山地区打家劫舍,为害四邻。后乘巫德明被镇守使署剿灭,兵马撤回县城之际,填补巫留下的空缺,乘机坐大。

何冬古所作所为,比之巫德明更过。抢劫芦溪,盘踞蔡家,按户索款,且大肆绑架富户豪绅,一时芦溪辖境鸡飞狗跳,民不安宁。“后何匪抢刦芦溪,盘踞蔡家半月,按户索款不下万金”(蔡安邦《罗彦臣剿匪志》)。

蔡安邦被何匪所擒后,在被带去其巢穴的路上,挣脱匪兵,跳崖逃生,往芦溪东阳吴建中处商借30枝马枪,函告罗彦臣领取马枪,并在新店市(即今新泉街)复设保卫团,陆续缴匪枪余枝。从此大小土匪闻风而遁,不敢再行骚扰大安里。

吴建中(—),字依仁,芦溪东阳人,宜春中学毕业后,入保定军校学习,先后任排、连、营、团、旅长,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第一师师长,10月任十四军副军长。翌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赣关监督。年任萍乡保安团副团长。年任萍乡县县长兼萍乡县清乡委员会主任。不久任江西省第二行政区保安副司令,后晋升中将军衔。因在萍乡任职期间,参与镇压过萍乡县苏维埃运动,新中国成立后被镇压。

不久,在镇守使署官兵围剿下,一度活跃于武功山地区的何冬古等大大小小的土匪匪首,纷纷就擒被杀。

END

来源:芦溪作家

编辑:刘艳红

审核:廖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zaixianzx.com/wzxfc/10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