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堂真多在万载谈婚论嫁,这些要知道

北京手足癣医院地图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每个地方结婚礼仪习俗各不相同,未婚或已婚的伙伴们,对于万载结婚的礼仪习俗知多少?今天,小编来为各位盘点一下!

结婚分提亲、议婚、订婚、娶亲、回门等多个环节,时代不同,传统习俗也在发生变化。

提亲方式多样。一是介绍人对男女双方情况(年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熟悉,热情帮忙,主动为其撮合,或是受一方委托为其提亲。在农村一些地方,如女方基本同意,则女方携亲带友到男方察家,男方设宴招待,这叫“察家酒”,之后再设宴订婚。二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为求名正言顺,托一熟人做介绍人,此种提亲只是形式而已。三是由大众传媒、婚姻介绍所承担提亲职能。

经介绍人提亲的男女须约定时间相看,首次见面仅对相貌、年龄、言谈举止有表层上的认识,以后则自行约会,对对方品性、家庭、职业、兴趣爱好等作深入了解。城镇许多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将对方带到自己家中,介绍给家人,自己充当介绍人。

旧时议婚由男方委托人做媒,女方同意后便把写有生辰属相的庚帖交给男方,男方把女方的庚帖压在香炉下,俗称“压八字”。七天之内家中没有出现不吉利事,则认为彼此相合,然后再进行“定盟”。在此之前,女方有到男方家中了解家庭状况的习惯。改革开放后,“压八字”渐废,青年人双方自由接触,认为相合则自行议婚。

议婚之后,男方备礼金,择吉日送给女方,作为“定亲”。女方受了礼金,则回送“缠郎鞋”,称为“剪鞋样”。定亲之后,男女双方才可公开来往。

逢时节,男方还要给女方送厚礼,称为“劳节”、“劳年”。今当地青年订婚虽不尽合俗规,但婚前仍兴“劳节”、“劳年”。农村则兴做“订婚酒”。

娶亲前男女双方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女方置办嫁妆,男方送数量不等的礼金和饰品。娶亲这天,时兴设宴请客、亲友送礼,城镇人家多在宾馆饭店做酒,乡村人家多在家中设宴,但也有少数在宾馆饭店做酒的。迎亲一般由男方去接,80年代初,农村多骑自行车,中后期乘拖拉机或农用车,90年代多用小轿车。

虽然万载婚嫁习俗与其它县大同小异,但也有最具地方特色的“肃”字迎亲。

万载“肃”字迎亲,起源于“印肃跟花轿”的传说。

相传,从前姑娘出嫁,当花轿路过普庵寺前时,寺中老僧印肃睁开慧眼,见轿中有两个新娘,知有妖精作祟。于是悄悄跟随花轿,一直跟到新郎家。迎新娘的人掀开轿帘,见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新娘,吓得不知所措。这时印肃说:“把左边的新娘牵去拜堂。”接着手举佛帚,口念咒语:“一直乾坤大,横担日月长,南蛇转北斗,右灭鬼神王,普庵来到此,万煞尽归藏。”假新娘就地一滚,一声怪叫,现出了九尾狐的原形。

后来人们迎亲为了护轿镇妖,就把普庵禅师印肃的名字贴在轿上。以防不测。这就是“肃”字迎亲的由来。

万载“肃”字迎亲的一般规式是:

男方迎亲花轿未发之前,请当地“斯文(指文墨好的读书人)掌笔,在大红纸上写斗大的“肃”字。写时,边运笔一边念:

一直山河动,横担日月明,

左撇星斗见,右拖鬼神惊,

普庵来到此,诸煞尽消藏。

但“肃”字的中间一竖不得出头,留待女方填补。不出头的“肃”字写好后,挂在轿顶,然后花轿才能出发。

轿到女方,女方又请当地“斯文”在“肃”字头上添上一笔,才能送新娘上轿。有讲究的是,添这一笔,必须从下往上挑,不能从上往下拖。

在过去用花轿迎亲时,这个贴在轿门的上方。后来花轿改为拖拉机、大货车、大巴、中巴、小轿车后,“肃”字都是贴在车尾部或后窗。

离开娘家前,新娘向娘家人哭别,叫“哭轿”,亲戚送钱称“上轿礼”。过去新娘要戴“盖头”,穿绣花红鞋,由长兄抱其上轿,再伴鼓乐送至男方家中。年纪最小的兄弟随轿护送,称为“早舅子”。送嫁人叫“当上亲”。新娘送到男方后,护送人吃餐饭,当日返回,不住宿。

20世纪70年代,县城曾有举行集体结婚仪式的。在农村,结婚庆典仍遵循旧规,鼓乐相迎,鞭炮齐鸣,由司仪主持婚礼仪式,之后新娘入洞房。喜宴后亲友及围观者随即涌入洞房,戏逗新郎新娘,名曰“闹洞房”。

万载素有“娶亲嫁女,不请不贺喜”之说。今同。

婚后第三天,新娘带着新郎同回娘家,叫做“回门”。回门时可不带礼物,旧时带一桌酒菜,娘家却要馈赠礼物给女儿女婿,乃至在这一年之内逢年过节都要送钱送物。

满了一年后,便是女儿给娘家送年节礼品,故有“娘送女一年,女劳娘一世”的说法。今同。

▍信息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柠檬▍法律顾问:汤水根律师

江西求理律师事务所万载在线客服-广告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zaixianzx.com/wzxfc/10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