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招聘
同城秒杀
房屋租售
修水商圈
发布信息入驻商圈
同城
同城直播?报料投稿|广告合作|请加客服
?本平台特约法律顾问:胡剑虹TEL:
你造吗?
我们大江西有很多绝活
从陶瓷、杂技、青铜器
到赣剧、书画、针灸
赣鄱文化正在全世界开花
近日
《“十三五”时期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制定出台
江西将培育20个省级“非遗小镇”
“非遗”传承人有奖惩
其中明确,力争到年,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完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制度和传承机制也将基本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状况基本摸清,培育20个省级“非遗小镇”。
我省将建20个省级“非遗小镇”
我省将在充分考虑申报地区文化形态的存续状态、价值、特色、区域范围的基础上,设立一批以县(市、区)和乡镇为重点区域的省级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和传统工艺文化生态保护区。
探索开展“非遗小镇”建设,除传统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外,深入挖掘和展示我省陶瓷、中药、茶叶、雕刻、制砚、漆器、爆竹、毛笔、刺绣等优势传统工艺,探索“非遗小镇+保护”“非遗小镇+旅游”“非遗小镇+扶贫”“非遗小镇+产业”等保护发展模式,培育20个省级“非遗小镇”。
“非遗”传承人会有奖惩
我省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建立对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实践的考核、奖惩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退出机制。
另外,我省还将举办全省传统工艺品及相关衍生品设计大赛、全省传统工艺技能大赛,打造一批传统工艺江西品牌,命名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截至年4月
江西有国有级非遗项目70项
省级非遗项目项
…………
南昌
名称
01
湾里罗亭镇:上坂关公灯
上坂关公灯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元宵佳节,各地都有舞龙灯的习惯。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习俗。
南昌市湾里区罗亭镇上板村曹家自然村的龙独具一格,它做工精细,造型别致,称“关公龙”。是为纪念关公而设置的彩灯。通常表演人数繁多。由型如“丰”字灯头、灯尾和一条条插着三盏多棱角大灯笼的板凳组成。当地人称一条板凳为一桥,桥数越多龙身越长。
上坂关公灯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南昌瓷板画
南昌瓷板画,又称肖像画,瓷像,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绘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南昌瓷板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具有浓郁的赣文化特点。在中国绘画史和国际绘画艺术上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
年,南昌瓷板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3
进贤县文港镇:毛笔制作技艺
进贤文港毛笔世代相传,工艺纯熟,配料均匀,制作精湛,采用优质山羊毛、山兔毛、黄狼尾毛、香狸子毛等主要原料,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毛皮笔之四德“尖、齐、圆、健”兼备,即笔头尖、笔锋齐、笔身圆、毛体健,软、硬、柔集一体。
进贤文港毛笔制作传统技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4
安义县:匾额书法雕刻技艺
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又称安义邹氏匾额书法雕刻,是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的传统手工技艺。邹家匾额在前清时期江南享有盛名。现存邹氏匾额有千年古村罗田“四大府第”四字堂匾“启绪堂”和千年古村赤石进士第四字寿匾:“萱阁郗龄”,雕刻十分精甚,为传统匾额上品。
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5
南昌宣纸刺绣
宣纸刺绣是以宣纸为载体,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和手工刺绣工艺相结合的一种民间传统技艺。其采用以青檀丝、蚕丝、桑、竹、麻等原料,使用平针、长短针、乱针绣法,以水墨画为表现形式。宣纸刺绣突破了传统刺绣仅在布织物上的刺绣工艺,因其工艺难度极大,所需技艺极高,而成品率又很低所以被尊为刺绣中的“无冕之王”。
南昌宣纸刺绣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饶
名称
01
铅山县:连四纸制作技艺
连四纸,又叫"连泗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连四纸的制作工艺有72道,道道精湛,十分考究。原料要用毛竹的嫩竹竿,在立夏前后嫩竹将要长出两对芽叶的时候砍伐取用。纸料需经几个月的日晒雨淋,使之自然漂白,生产周期长达一年。
年,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婺源县:甲路纸伞制作技艺
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婺源县甲路村所产油纸伞久负盛名,素有“甲路纸伞甲天下”的美誉。
年,“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3
鄱阳县:脱胎漆器制作工艺
鄱阳脱胎漆器工艺是上饶市鄱阳县的一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鄱阳脱胎漆工艺以生漆(不含化学成份的原生漆)为原料。经制模、裹布、上灰、上漆、脱胎、打磨、贴箔、推光、抛光等50多道工序制成。
鄱阳脱胎漆器工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4
万年张氏中医药烧烫疗法
(网络配图)
目前,在医学界大面积深度烧伤可以说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万年县张氏传统中医药烧、烫伤疗法,历经百年传承至今。采用生地、黄苓、黄连,麻油等中草药,经过祖传秘方配制而成的外敷药和内服中医药剂相结合的疗法,用来专治烧、烫伤。
万年张氏中医药烧烫疗法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九江
名称
01
庐山市:金星砚制作技艺
金星砚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属于历史名砚,誉称鲁砚之光,可与端砚相媲美。因金星砚石上有凤眼、金圈、金晕、金花浪纹、鱼子纹、眉子纹等形态万千的黄色金点而得名"金星砚"。
年5月20日,金星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修水县:哨子制作技艺
修水哨子,为修水地方传统风味小吃之最,修水哨子传统手工技艺历经千百年的口手相传至今,民间技艺丰富多彩,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制作修水哨子,外胚选用源自赣西北幕阜山区的优质毛芋头为主要原料,蒸煮熟化后再掺入优质鲜红薯淀粉,内馅则采用鲜猪肉或腊肉,配以冬笋、香菇、胡萝卜等多种配料及佐料,采用传统手工办法经过二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年10月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并获金奖,同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年6月该项目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名称
03
德安县:潘公戏
德安潘公戏又称布帐傩,是江西省德安县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源于唐末宋初,以“请神”“驱鬼”“捉蛇”“寻医”“关公打大刀”“竖杨树桩”“单、双杠翻杠”“倒立表演”“拜天拜地”等表演形式,于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分白天游春和晚上表演两项,演出内容主要是祈神保佑、消祸灭灾、保佑合家平安、五谷丰登等,亦有一定的宗教礼仪、杂技表演色彩。
年5月该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名称
04
湖口县:青阳腔
青阳腔艺术上继承了弋阳腔干唱,并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滚调”,但更为热烈、豪放。角色体制有生、旦、净、末、丑、外、贴7个行当,后来又增加了小、夫两个角色。其表演讲究“文戏武唱”,娱乐性、趣味性强,火爆热闹,常穿插表演窜刀门、盘吊杆、翻高台、跳火圈等技艺。青阳腔中还有各种纸质面具,在舞美上极具特色。
年5月20日,青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余
名称
01
新余:毛衣女下凡神话传说
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在他著作《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田中毛衣女》的故事,故事的发源地为古豫章新喻,经考证为现在的江西新余市。在新余市仙女湖的仙来岛上,还留有孝子庄、檀郎居,还姻树、通仙桥、拜仙台、布仁坊等遗址,并留下美丽的传说。
毛衣女下凡神话传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2
新余:夏布绣
夏布绣前承民间精湛绣艺,后开夏布艺术刺绣先河,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夏布绣工艺与针法,将古朴的夏布艺术与刺绣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绣织的肌理美和物体空间的和谐统一,彰显出夏布绣艺术独特的个性和地域风格。
年,新余市民间绣活夏布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萍乡
名称
01
上栗县:传统烟花制作技艺
上栗烟花炮竹,是火药文明领域里独特的艺术价值的象征。上栗自古生产炮竹烟花,古往今来,深受国内外客商的赞赏,享誉全球,著名的中国炮竹祖师——李畋诞生于上栗县金山镇的麻石街上。
上栗县是中国四大烟花爆竹主产地之一。年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莲花县:打锡手工工艺
莲花打锡工具简单,工艺讲究。造型各异的锡器,仅靠剪子、矬子、锤子、量尺等简单工具,经溶、画、剪、打、锉、焊等工序,就落落大方的呈现了出来,这其中的功夫全在手上,故有“三分打,七分磨”之说。莲花锡器精细匀称的锡花、弧线优美的造型、雕刻精美的装饰,堪称民间手工一绝。
年,莲花打锡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州
名称
01
全南县: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
赣南客家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流迁、生产、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保健饮食习惯,主要遍布赣南的全南、赣县、兴国、于都等县,其中尤以全南县的客家擂茶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特色最为鲜明、最具有代表性。擂茶的茶料一般是茶叶、糯米、芝麻、花生米、盐巴及各种青草药,经过擂、拌、冲等工序,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擂茶就新鲜出炉了。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土生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赣南采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3
赣南客家围屋习俗
赣南客家围屋习俗是江西赣南的中国传统民俗,属于典型的客家民居的风俗。在赣南分布广泛,以方形围为主。“关西围屋”是客家居民的杰出代表。关西新围占地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7平方米,乃天下第一围,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客家方形民居,是客家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的宫廷式建筑,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钨堡的活化石”和“散落在民间的皇宫”。
赣南客家围屋习俗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4
宁都县:鼓子曲
宁都鼓子曲是一种以口头说唱为主,配以表演者自己击节的传统说唱艺术表演,语言为宁都方言。当地人也把宁都鼓子曲叫做渔鼓、鼓文、竹筒鼓等。说唱表演者,以前只一人说。自二十一世纪起,编排成多人说唱。其说唱生动,语言流畅,曲调委婉优美。能演绎历史,说唱故事,描叙人物。
宁都鼓子曲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名称
05
龙南县:杨村米酒酿造技艺
杨村米酒是用糯米、水和酒曲作原料的,酿造出来的米酒清香、味正、甘醇。具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润肺之功效。杨村米酒能千百年流传下来,它所表现的正是客家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内涵。
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吉安
名称
01
永新县龙源口镇:盾牌舞
盾牌舞又称男子群舞藤牌舞,滚挡牌。体现出一种最原始的民族凝聚力、团队精神和战斗精神。就艺术价值而言,它集武术、杂耍、舞蹈、造型于一体,成为江西省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盾牌舞主要流传在江西省永新的龙源口、烟阁等南片诸乡。龙源口镇的南塘村,素有"不练盾牌舞,不是男子汉"之说,绵延至今。
年5月20日,永新盾牌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02
青原区:烟花傀儡
名称
03
新干县:剪纸
名称
04
安福县:火腿制作技艺
鹰潭
名称
01
余江县:木雕
抚州
分类
01
南丰县:傩舞
名称
02
临川区:篾编技艺
宜春
名称
01
宜丰县:根雕
名称
02
樟树药俗
景德镇
名称
01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名称
02
乐平市:古戏台营造技艺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希望绝活能传承下去
这是我们江西骄傲
来源:江西发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