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只剩最后一天了,正逢天气凉爽,就决定和朋友去南充市高坪区白塔公园游玩一番。至于为什么要选择这里,一个原因是听同学说在白塔公园的望江长廊上不仅可以欣赏碧波浩渺的嘉陵江,还可以观赏那座横跨在广阔江面上的白塔大桥的雄伟英姿。另一个原因就是公园离学校近。
五月人间,乍然微风起,细雨飘飘,带走了前几天的酷热。乘坐公交车来到江东中路五段附近,下车后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公园北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有着古意并留着岁月痕迹的鹤鸣山文化墙。
鹤鸣山文化墙鹤鸣山文化墙白塔公园位于鹤鸣山景区内,鹤鸣山文化墙以“忠孝礼,义智信”为主题,弘扬古代道家传统文化。相传,唐代仙女谢自然升仙之日,此山群鹤飞鸣,久久不散,鹤鸣山由此得名。
南充白塔无量宝塔风习袅袅,吹青了沙沙作响的树叶。摇曳的枝叶间,阳光透过无数个不断改变着位置的空隙,照在错落有致的青灰色石阶梯上,忽明忽暗。越往上走,眼前的视野就越开阔明朗。不断往上走,从隐隐约约的“绣花针”塔尖到坚如磐石的塔底,白色的塔身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层次也逐渐分明。白塔原名“无量宝塔”,白塔的塔基由条石砌成,塔身由青砖垒砌,塔顶生铁所铸。白塔高37.1米,塔呈方形。塔身为楼阁式斗拱建筑,共有十三层,越往上越小,从第五层开始,仅能容一人攀援至顶。本想爬上白塔一观园中美景,可惜塔中的门是上锁的。
白塔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逾千年。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称,白塔为巨匠鲁班所建。当时,鲁班与一名徒弟打赌修建黑白两塔,谁快谁就赢。鲁班获胜,所以成就了这座白塔。
我一直在仰望这位“经历无数岁月风霜却又稳重的巨人”。塔身有些破旧,有些模糊,线条也不再锋利笔直。可是这一处处破旧的痕迹、一笔笔模糊的勾勒,似乎都记载着千载万载的跨越!
塑石广场在白塔的东南方向是塑石广场,面积很大,没有红尘巷陌,一片翠绿,几丫怪石。左手边是锻炼身体的区域,很多小女孩在荡秋千、放风筝……中年人在练网球、打太极、跳广场舞……练太极的阿姨深深地吸引了我,她气定神闲,动作行云流水。动之则分,静之则和。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右手边是休息区,石桌石凳排列整齐,许多老年人在说家常话。小孩的嬉戏声、太极的和谐乐声、老人的谈笑声、广场舞的动感音,以及出自老阿姨们嘶哑的歌喉、有些刺耳的“动听歌声”,这些声音一层叠一层,可谓“公园交响曲”。
望江长廊阁楼被遮住的江景穿过广场,在白塔的东方,是望江长廊。望江长廊设有阁楼,可以登高展望嘉陵江,江景尽收眼底。阁楼五彩斑斓,颜色鲜亮,以朱丹红为主,宝蓝色和金黄色为辅,带来视觉上的刺激,具有清代建筑的特点,很是漂亮。以前站在长廊里,可见大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桥上车辆犹如长蛇,江心上下船只好似蛟龙。可现在正当我拿出手机准备记录从长廊览望的嘉陵江风景时,我看到景象让我的内心感到十分无奈,密密麻麻的树枝已经把前方的风景遮得严严实实,好像生怕我们看见了这番美景。可谓“飞来横祸”,我和朋友只能带着遗憾离开去往下一个地点。
宝寿寺大雄宝殿晨钟楼离开望江长廊,上了个缓坡,到达位于白塔东北方的宝寿寺和晨钟楼。这两个建筑的特点和望江长廊相同。带有神秘的气息,给人雄伟气派之感。宝寿寺里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往生殿等。宝寿寺门前的黄角书有多年的历史了。有不少的游客特地买了香烛纸钱去拜佛求平安。晨钟楼,据说在多年前,白塔旁边有一座白塔寺(已毁),白塔寺中的和尚,每天早上起床撞钟,钟声响彻云霄,百姓听到钟声便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因此称之为“白塔晨钟”,为原“南充八景”之一。有诗云:“双月未低人未醒,钟声早已渡江来。”
寺庙里的香火气息很浓,在寺庙里,虽然我不信佛,但仍然心存敬畏之心。留意最多的,还是晨钟楼旁边的银杏树。沉静的钟楼,述说着无声的故事;翠绿的榆树,带着生命的气息,赋予钟楼强劲的力量;金黄色的银杏树,衬托出钟楼古往今来的使命感和辉煌。
白塔公园离开宝寿寺,下了石梯,在白塔的正北方,有儿童游乐园。为了寻求刺激,和朋友去坐了海盗船。买票一时爽,坐船生死场。当船飞到最高点再向下摆时,整颗心都要飞到嗓子眼了。胃里翻江倒海,眼前一片模糊。吓得我俩连连尖叫。那三分钟怎么如此漫长?结束后很狼狈地下了船,还被好几个老大爷无情嘲笑。最后,因为不舒服而且肚子饿了,同时太阳大哥也上岗了。不得不离开了,最后就连王平墓和古井谭都没来得及学习,就离开了白塔公园。
从公园南门离开。虽然最后的结局不是很完美,但这一天过得很充实,看到了很多令人心情舒畅的公园景色,也了解了有关本地还的一些知识,还得到了一个教训,那就是:不要随意尝试自己不确定的事物,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撰稿红肖)